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罚种类 > 死刑 > 死刑与死缓的区别及免责情况分析

死刑与死缓的区别及免责情况分析

时间:2020-05-25 浏览:27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09429

根据《刑法》第50条的规定,被判处死缓的犯罪分子,在死缓期间或者期满之后,有三种处理结果:

1、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2年期满以后,减为无期徒刑。

2、如果确有重大立功表现,2年期满以后,减为15年以上20年以下有期徒刑。

3、如果故意犯罪,查证属实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执行死刑。

中国一项独特的死刑执行制度,死缓制度最初是作为共产党的一项刑事政策发端于1951年新中国成立之初的镇压反革命运动的高潮中,适用对象是没有血债、民愤不大和损害国家利益未达到最严重程度,而又罪该处死的反革命分子。后来在党中央总结实施死缓政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死缓作为一项刑罚制度被正式规定在国家法令中,开始适用于罪该处死,但有悔改表现的严重的贪污、盗窃犯罪分子,并最终被1979年刑法典和1997年刑法典所确认并发展。

从最初的一项政策到被写进基本法律,死缓制度的良性功能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因而,长期以来,死缓制度都被视为我国贯彻“少杀慎杀”政策的重要举措。死缓制度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1、死缓是党和国家的“少杀慎杀”政策的体现,是限制死刑执行的有力措施。它严格地控制了被执行死刑的人数,使因犯罪被处死的人数减少到最低程度。

2、死缓有利于集中力量打击最严重的犯罪分子,分化犯罪分子,是贯彻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刑罚制度。

3、死缓鼓励罪犯悔罪自新,有利于死缓罪犯加强改造,争取成为自食其力,有益社会的新人。

4、死缓符合世界限制适用死刑的趋势,表现了中国刑罚的特点,在国际上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单位犯罪的刑事责任及判决标准

    单位犯罪的刑事责任及判决标准,包括单位犯罪的定义、刑罚以及法人代表在企业犯罪中的责任。同时,针对偷税行为的刑事责任及判决标准和法人代表在偷税犯罪中的法律责任进行了详细阐述,包括不同情况下法人代表承担法律责任的具体情况。

  • 刑法规定死刑犯从侦查到枪决所需时间

    刑法规定死刑犯从侦查到枪决所需时间的相关内容。文章指出,侦查阶段因案情复杂和侦查要求高等因素,时间较不确定,从几个月到几年不等。死刑适用对象有限制,如犯罪时未成年和审判时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死缓期间表现不同,刑罚结果也有所不同。

  • 宣判死刑后的执行时间

    中国刑事诉讼法中关于死刑执行时间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确定执行死刑后,会通知下级人民法院进行执行,并要求在七天内完成。但出现特定情形如判决错误、罪犯重大立功表现或怀孕等,应停止执行并报告最高人民法院。停止执行后,需按照法律规定处理。

  • 缓刑和暂予监外执行一样吗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都分不清楚缓刑和暂予监外执行的区别。所以区分缓刑和监外执行,了解相关知识,对于提高全民法制观念也是非常重要的。但对于被判处死刑或者死缓执行未减刑的罪犯,一律收监执行。  上文将为您介绍缓刑和暂予监外执行的知识点,以及在适用罪犯

  • 缓刑和死缓的区别
  • 死刑与死缓的区别及免责情况分析
  • 缓刑与死缓的区别,缓刑是否就是监外执行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