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人被遣送出境的情形
时间:2024-01-19 浏览:27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外国人被遣送出境的情形
一、驱逐出境的定义和适用方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第六十二条的规定,外国人在以下情形之一时可以被遣送出境:(一)被处限期出境,未在规定期限内离境;(二)有不准入境情形;(三)非法居留、非法就业;(四)违反本法或其他法律、行政法规需要遣送出境。在我国,驱逐出境是一种刑罚方法,用于强制犯罪的外国人离开中国境内。如果犯罪的外国人继续留在我国境内对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有害,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案情,考虑犯罪的事实、性质、情节等因素,以及我国与所在国的关系和国际斗争的需要,决定对其单独判处或附加判处驱逐出境,以消除其在我国境内继续犯罪的可能性。
二、驱逐出境的适用原则
根据难民公约的规定,国家在驱逐难民时应遵循以下两项原则:(1)除非因国家安全或公共秩序的理由,否则不得将难民驱逐出境。即使有上述理由,驱逐也必须按照法律程序作出判决,并给予难民合理的期限,以便其取得合法进入另一国家的许可。(2)除非有正当理由认为难民足以危害该国安全,或者难民已被生效的判决确认犯有特别严重的罪行,从而构成对该国社会的危害,否则该国不得以任何方式将难民驱逐或送回至其生命或自由受到威胁的领土边界,无论其种族、宗教、国籍、参加某一社会团体或具有某种政治见解。
三、驱逐出境和遣送出境的区别
遣送出境是指对一般非法入境者的处理方式,而驱逐出境是对有身份的合法入境者(一般是外交人员)在境内做了不合身份的事情或因外交纠纷而采取的报复行为。根据《刑法》第三十五条的规定,对于犯罪的外国人,可以独立适用或附加适用驱逐出境的刑罚。根据《出入境管理法》第六十二条第4款的规定,被遣送出境的人员自被遣送出境之日起一至五年内不准入境。根据《出入境管理法》第八十一条的规定,外国人从事与停留居留事由不相符的活动,或者有其他违反中国法律、法规规定,不适宜在中国境内继续停留居留的情形,可以处以限期出境的处罚。如果外国人违反本法规定,情节严重但尚不构成犯罪,公安部可以决定驱逐出境。公安部的处罚决定为最终决定。被驱逐出境的外国人自被驱逐出境之日起十年内不准入境。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外国人驱逐出境的决定权归属
外国人驱逐出境的决定权归属问题,包括其法律依据和不同观点对于驱逐出境的性质的认识。文中介绍了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的驱逐出境的不同之处,并阐述了刑罚驱逐出境与行政处罚驱逐出境的区别。外国人驱逐出境可以是行政处罚也可以是刑事处罚,具体取决于外国人是否犯罪,
-
遣送出境的费用承担责任
被遣送出境的费用承担问题,外国人入境出境的相关条例和签证申请所需材料。外国人被遣送出境的情形包括未在限期内离境、不准入境、非法居留或就业及违法行为等。同时,也讨论了驱逐出境的定义和适用方式,对于犯罪的外国人,我国可以独立适用或附加适用驱逐出境。
-
驱逐出境的定义
驱逐出境的定义及适用方式。作为刑罚方式之一,驱逐出境适用于犯罪的外国人,可独立适用或附加适用。独立适用时,适用于犯罪情节较轻的外国人;附加适用时,适用于犯罪性质较严重的外国人。驱逐出境的执行时间需综合考虑案情、国际关系等因素,并非所有犯罪的外国人都必
-
驱逐出境和遣送出境的区别
遣送出境和驱逐出境的区别。遣送出境针对非法入境者,被遣送出境的人员在一定期限内不得入境;而驱逐出境适用于合法入境但在我国境内犯罪的外国人,危害我国国家和人民利益。刑法层面适用对象包括在我国境内居留、停留并犯罪的外国人,以及在我国具有居留资格并在外国犯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中国公民在境内犯罪的驱逐出境规定
-
限制出境措施的法律根据
-
驱逐出境是否构成行政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