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刑法》第六十七条规定,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然而,如果犯罪嫌疑人未如实供述作案工具,是否还能被认定为自首呢?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第二款的规定,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是指犯罪嫌疑人自动投案后,如实交代自己的主要犯罪事实。
自动投案的条件包括:
另外,如果犯罪嫌疑人是在亲友的规劝或陪同下投案,或者是在公安机关通知其亲友或亲友主动报案后被送去投案的情况下,也应当视为自动投案。但如果犯罪嫌疑人自动投案后又逃跑,就不能认定为自首。
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是指犯罪嫌疑人自动投案后,如实交代自己的主要犯罪事实。
如果犯罪嫌疑人犯有多个罪行,但只如实供述其中部分犯罪的,那么只有对如实供述部分犯罪的行为才能认定为自首。
在共同犯罪案件中,犯罪嫌疑人除了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外,还应当供述所知的同案犯。而主犯则应当供述所知其他同案的共同犯罪事实,才能被认定为自首。
如果犯罪嫌疑人自动投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后又翻供,那么不能认定为自首。但如果在一审判决前又能如实供述,那么应当认定为自首。
被告人XXX的辩护意见。被告人XXX具有立功情节,如实供述了公安机关尚未掌握的罪行,并揭发了同案犯的犯罪事实,可酌情从轻处罚。关于本案的定性,我们认为XXX构成盗窃罪而非破坏电力设备罪。被告人犯罪情节较轻,犯罪后积极要求退赃,悔罪态度较好,且系初犯,
轻微追尾逃逸后自首的法律处罚。首先,文章阐述了自首的认定标准和从宽处罚的原则。其次,介绍了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法律处罚,包括可能面临的刑事责任和保险赔偿问题。再次,描述了肇事逃逸造成严重后果的法律处理。最后,针对轻微追尾逃逸后自首的情况,文章指出将根据
挪用公款罪的数额巨大标准,根据刑法第384条的规定,详细阐述了数额较大、情节严重以及数额巨大的具体标准,并列举了相应的立案情况和刑罚幅度,以帮助公众更好地了解和认识挪用公款罪的严重性。
(一)犯有数罪的犯罪嫌疑人仅如实供述所犯数罪中部分犯罪的,只对如实供述部分犯罪的行为,认定为自首;(二)共同犯罪案件中的犯罪嫌疑人,除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还应当供述所知的同案犯,否则不予认定自首,主犯则应当供述所知其他同案犯的共同犯罪事实,才能认定为自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