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刑法的规定,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是指犯罪嫌疑人主动向有关机关或个人如实陈述自己所犯罪行的行为。在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认定中,需要考虑以下情形:
如果犯罪嫌疑人犯有多个罪行,但只如实供述了其中部分罪行,那么只有对如实供述部分罪行的行为才能认定为自首。
在共同犯罪案件中,除了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外,犯罪嫌疑人还应当供述所知的同案犯。如果未能如实供述同案犯的罪行,那么就不能认定为自首。主犯要想被认定为自首,还需供述所知其他同案犯的共同犯罪事实。
如果犯罪嫌疑人自动投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但之后又翻供,那么就不能认定为自首。但如果在一审判决前又能如实供述,那么应当认定为自首。
对于司法机关已经掌握的罪行,即使如实供述,也不属于自首,但符合坦白的构成要件。根据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原则,可以酌情从轻处理。对于所如实供述的同种罪行中较重的,从认罪态度方面也应当从轻发落。
向个人投案也有可能被认定为自首,只要符合自首的条件即可。自动投案的对象包括有关机关和个人,其中有关机关包括公安机关、检察机关、人民法院,以及公、检、法的派出机构和其他国家机关。此外,还包括犯罪人所属的国家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等。在农村地区,还包括犯罪人所属的乡、权政府及其治保组织。对于城镇的无业居民、未就业的未成年人犯罪的情况,除了向司法机关、所在街道组织投案外,还可以向其亲属、父母所属的机关、单位投案。
除了向有关机关投案外,犯罪人还可以向某些个人投案。这些个人主要指执行职务以外的司法机关及其他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在农村地区,这些个人主要指基层党政干部,如党支部书记、村长、村治保主任等。然而,如果这些个人根本不可能将其犯罪行为告知司法机关,甚至可能帮其掩盖罪行,那么就不能认定为投案。
自首认定中的自首认定要素和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认定,以及提起自诉的条件。自首认定可从投案的时间、自动性、投案对象和投出对象来把握;如实供述则关注个体对自己行为的认识及未供述真实身份的情况。提起自诉需满足适格自诉人、明确的被告人和具体的诉讼请求,以及属于
最高人民法院对于自首和立功的具体法律解释。首先定义了自首的条件,包括自动投案和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其中,自动投案涵盖多种情况,如犯罪嫌疑人主动向司法机关投案或被规劝投案等。同时,文章还规定了如何认定为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条件,包括犯数罪和共同犯罪的情况
犯罪自首的要求及条件。犯罪分子需在犯罪事实未被发觉或已发觉但身份未确定等情况下主动投案,并彻底交代所犯的全部罪行。若犯罪分子能如实供述罪行并接受审查和裁判,包括匿名报案和交出赃物等情形,应认定为自首。此外,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服刑罪犯
逃犯张某刚投案是否能减轻刑罚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逃犯自愿投案并如实供述罪行,可认定为具有自首情节,在判决时可以减轻处罚。文章还介绍了自首的定义、减轻处罚的条件、自动投案的条件和投案方式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