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犯罪分子自首后并非必定会减轻处罚,而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一般情况下,犯罪分子自首后可以获得从轻处罚,尤其是对于犯罪较轻的情况,甚至可以减免处罚。然而,并非所有自首的犯罪分子都能够获得从轻处罚,这是因为《刑法》规定的是可以从轻处罚,而非必须从轻处罚。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对于自首行为,法律采取的是相对从宽处罚原则,即“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因此,在一般情况下,对于犯罪后自首的行为,法律会倾向于从轻或减轻处罚。
然而,如果犯罪分子的行为后果极其严重,尽管具有自首情节,但若将自首情节放到整个犯罪情节中考察,不足以成为犯罪分子从轻处罚的依据,法律将不会从轻处罚。
根据我国《刑法》第六十七条的规定,犯罪后主动投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被视为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法律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对于犯罪较轻的情况,甚至可以免除处罚。
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其他罪行,也可以被视为自首。
即使犯罪嫌疑人没有符合前述自首情节的条件,但如果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法律仍可以从轻处罚。如果因为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避免了特别严重的后果发生,法律可以减轻处罚。
自首是指犯罪分子在犯罪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甚至免除处罚。自首情节的轻重取决于自首的动机、时间
根据相关规定,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我国《刑法》对减刑的法律规定是: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减刑以后实际执行的刑期不能少于原判刑期的二分之一;判处无期徒刑的,减刑以后实际执行的刑期不能少于十三年;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分子,缓
监狱是根据服刑人员的改造、立功、检举等加以衡量的,由监狱提出减刑建议书,法院裁决。一般立功,是指犯罪分子揭发他人犯罪行为,查证属实,或者提供重要线索,从而得以侦破其他案件等行为。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犯罪后自首又有立功表现的,应当减
3月23日中午11时许,西宁发生一起驾车拒捕的恶性事件,据通报,人民街派出所民警在人民街口执行抓捕任务时,因嫌疑人拒捕,警方鸣枪示警,之后嫌疑人开车逃跑。警方敦促犯罪嫌疑人主动投案自首。除了“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的自首的犯罪分子外,对其他自首的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