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连犯是指以实施某一犯罪为目的,其方法和结果行为又触犯其他罪名的犯罪形态。在客观上存在目的行为与方法或手段行为的牵连或者原因行为与结果行为的牵连。主观上其数行为须具有犯罪目的同一性。
在刑事政策的指导下,对于具有特定社会危害性的犯罪行为,可以实行并罚,以加大打击力度。以下是常见的基于刑事政策从重打击而并罚的情形:
1. 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并利用该组织实施杀人、爆炸、绑架等犯罪的,以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与该具体的故意杀人、爆炸、绑架等罪实行并罚。
2. 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或者入境发展黑社会组织,并利用该组织而犯其他罪行的,实行并罚。
另外,对于公职犯罪,也可以根据情况实行并罚:
- 挪用公款进行非法活动构成其他犯罪的,或者因挪用公款而索取、收受贿赂构成犯罪的,实行并罚。
- 海关人收受贿赂放纵走私的,以受贿罪和放纵走私罪实行并罚。
- 税务人员收受贿赂不征、少征税款的,数罪并罚。
- 司法人员受贿枉法从一重,而不是并罚。
对于偷越国边境的犯罪行为,也可以实行并罚:
1. 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并对被组织人有杀害、伤害、强奸、拐卖等犯罪行为的,或对检查人员有杀害、伤害等罪行的,实行并罚。
2. 运送他人偷越国边境,并对被运送人有杀害、伤害、强奸、拐卖等犯罪行为的,或对检查人员有杀害、伤害等罪行的,实行并罚。
根据罪刑相适应原则,对于一些特定犯罪行为,如果同时具备其他犯罪行为,可以实行数罪并罚。以下是常见的基于罪刑相适应而并罚的情形:
1. 实施特定的伪劣商品生产、销售行为,并以暴力、威胁方法抗拒查处的,实行数罪并罚。
2. 走私犯罪并以暴力、威胁的方法抗拒缉私的,以具体的走私犯罪如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走私珍贵文物罪与妨害公务罪实行并罚,但在走私毒品的犯罪过程中以暴力抗拒检查、拘留、逮捕,情节严重的,直接以走私毒品罪的加重情形对待,不实行并罚。
3. 保险诈骗行为与故意造成财产损毁、被保险人死亡、残疾或疾病等保险事故的行为。
为了实现刑罚的预防目的,对于特定犯罪行为可以进行特殊规定,实行并罚。以下是一个例子:
收买被拐买的妇女儿童之后又非法剥夺限制人身自由、伤害、强奸、侮辱行为的。
数罪并罚原则的三种形式,包括吸收原则、并科原则和限制加重原则。吸收原则以轻刑被重刑吸收为原则,但存在重罪轻罚的缺陷;并科原则虽然公平但可能导致刑罚过于严厉,执行困难;限制加重原则在坚持有罪必罚和罪刑相适应原则的基础上采取灵活处罚方式,但仍存在局限性,
刑法第45条规定的刑期范围,包括有期徒刑的刑期为6个月以上以下。还介绍了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特殊情况,数罪并罚时的刑期限制以及犯罪分子在服刑期间再犯罪的刑期计算。刑期的计算从判决执行之日起开始,若之前先行羁押,羁押时间可折抵刑期。
贪污罪与滥用职权罪是否能适用数罪并罚的问题。在中国刑法中,判决宣告以前犯几个罪或是判决宣告后在刑罚执行期间犯新罪都属于数罪并罚的范围。根据不同刑罚之间的关系制定了不同的并罚规则,如何确定数罪并罚的刑罚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此外,还介绍了数罪并罚的具体规定
数罪并罚原则在刑事法律制度中的意义和作用。该原则旨在根据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和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对一人所犯的多个罪行进行合并处罚,体现了罪刑相适应、有罪必罚和实现刑法目的的要求。数罪并罚原则的具体适用方式包括吸收原则、并科原则、折合原则和分离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