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村干部将集体荒地写入农户家庭承包合同的情况,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处理。
如果该农户未承包集体的荒地,而村干部误将荒地写入他的家庭承包合同中,应通过双方协商或调解来变更承包合同。如果协商或调解不成,发包方可以向土地承包仲裁机构申请仲裁或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按照《民法通则》第九十二条进行返还。
如果该农户依法承包了荒地,但村干部为了省事,将该农户的家庭承包地与荒地一并写入家庭承包合同,并颁发了承包经营权证。根据《农村土地承包法》规定,不宜将农户不是以家庭承包方式取得的荒地写入其家庭承包方式的土地承包合同中。在这种情况下,发包方和承包方应通过协商变更原家庭承包合同,核减荒地面积部分,并签订其他方式的荒地承包合同。在变更家庭承包合同和签订荒地承包合同后,应依法变更家庭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和申办荒地土地承包经营权证。
1. 《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二十条规定:“家庭承包的耕地承包期为三十年。”第四十四条、四十五条规定:“不宜采取家庭承包方式的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农村土地,通过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承包的,承包期限由双方协商确定。”
2. 《民法通则》第九十二条规定:“没有合法根据,取得不当利益,造成他人损失的,应当将取得的不当利益返还受损失的人。”
对于农户在二轮土地承包中已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应严格按照土地承包法规定予以保护。
1. 对于农户在承包期内弃耕撂荒土地的情况,发包方不能强制收回。如果已经收回,应予以返还。
2. 对于被违法收回的农户承包地已平均分配给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情况,在返还农户承包地时,应考虑现实情况,妥善处理。如果已经开展规模经营等不宜返还原承包地的,可以由发包方和农户协商解决。
土地承包方式的分类,包括家庭承包和其他方式承包。家庭承包主要面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家庭,统一将耕地、林地、草地承包给农户,具有福利和社会保障功能,承包期较长,权利义务法定。其他方式承包则更注重效益优先、兼顾公平,承包对象更广泛,市场化运作方式多样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利与弊。该制度解放了农村生产力,调动了农民积极性,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但同时也存在缺陷,如经营规模过小,难以形成规模经济效益和农民不能自由处置土地,限制了农民的择业自由等。
转包是指承包方将部分或全部土地承包经营权以一定期限转给同一集体经济组织的其他农户从事农业生产经营。转包后原土地承包关系不变,原承包户继续履行原土地承包合同约定的权利和义务。我国农村土地承包法规定,因土地承包经营发生纠纷的,双方当事人可以通过协商解决,
土地承包经营权主要通过双方当事人订立合同而创设,这是基于法律行为的取得。土地承包分为家庭承包和其他方式的承包两种,以采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家庭承包方式为主。土地承包经营权自土地承包经营权合同生效时设立,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向土地承包经营权人发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