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确定是否构成罪行,首先需要考虑是否存在捏造事实的行为。如果没有捏造事实,而是散布有关我方不利的真实情况,即使扰乱了军心,也不能以本罪论处。但如果所散布的是有关军事机密,如我军的伤亡人数、战役失利等情况,则构成犯罪,应以故意(过失)泄露国家秘密罪进行定罪。对于军人而言,故意(过失)泄露军事秘密罪是适用的。
其次需要考虑是否针对军人进行散布。即使存在捏造事实的行为,但如果仅在几个亲朋好友之间扩散,并未宣扬、传播到军队中,也不应以本罪论处。
另外需要区分的是行为发生的时间是否为战时。如果不在战时而在平时,即使捏造了一些事实,如编造军队首长偏私爱私,在转业安置、入党提干、提职调资等方面违法乱纪,造成人心浮动、军心不稳,由于其与作战利益无关,也不能以本罪论处。
最后需要考虑所造谣言内容是否足以扰乱军心。只有当谣言内容足以扰乱军心时,才能构成本罪。
本罪与战时故意提供虚假敌情罪在主观上都属于故意行为,在客观方面都涉及向他人提供虚假事实的行为。然而,两者之间存在以下区别:
本罪所捏造的事实可以涉及敌人的情况,也可以涉及我方的情况;而战时故意提供虚假敌情罪的行为只能是关于敌方的虚假情况。
本罪的对象是不特定的军人;而战时故意提供虚假敌情罪的行为一般是向特定的武装部队机关、首长或专门收集情报的人员提供。
本罪是一种行为犯罪,只要行为人实施了造谣惑众的行为,并足以扰乱军心,即可构成本罪并定罪。而战时故意提供虚假敌情罪属于结果犯罪,只有提供虚假敌情的行为造成了严重的实际后果才能构成罪行。如果行为人既向武装部队提供虚假敌情,又向不特定人扩散并扰乱军心,应以牵连犯从一重罪论处,而不实行两罪并罚。
妨害军事行动罪和破坏武器装备、军事设施、军事通信罪的相关内容。前者指行为人通过暴力手段阻碍军人执行职务或武装部队军事行动的行为,后者指破坏武器装备、军事设施或军事通信的行为。两种犯罪行为均严重危害国防安全,必须依法严惩。文章还介绍了相关刑法规定和处罚
故意提供不合格武器装备、军事设施罪的刑罚规定,以及相关的构成要件。该罪行包括故意向武装部队提供不合格的武器装备和军事设施的行为。犯本罪的个人或单位将面临不同程度的刑罚,情节严重或特别严重的将面临加重处罚。文章详细阐述了构成该罪行的客观要件和客体要件,
战时窝藏逃离部队军人罪与雇用逃离部队军人罪的区别。两者在主观故意、客观行为、时间要求以及与窝藏罪的区别上存在明显差异。战时窝藏逃离部队军人罪旨在窝藏逃离部队军人,而雇用逃离部队军人罪则是为了利用逃离军人的劳动力。此外,两者在犯罪构成要件、时间要求和侵
聚众冲击军事禁区罪的构成要件,包括客观要件、主体要件、主观要件和客体要件。客观要件包括聚众冲击军事禁区、严重扰乱军事禁区秩序等行为;主体是一般主体,需是聚众扰乱活动的首要分子和其他积极参加者;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行为人明知是军事禁区仍故意冲击;客体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