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抢夺公私财物的犯罪数额可以分为以下三个等级:
各地区的高级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可以根据本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和社会治安状况,在上述数额范围内确定具体的数额标准,并报请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批准。
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抢夺犯罪被认定为“数额较大”:
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抢夺犯罪被认定为“其他严重情节”:
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抢夺犯罪被认定为“其他特别严重情节”:
对于抢夺犯罪数额较大,但未造成他人轻伤以上伤害的初犯,如果行为人认罪、悔罪,退赃、退赔,并具有以下情形之一,可以认定为犯罪情节轻微,不起诉或者免予刑事处罚。必要时,由有关部门依法予以行政处罚:
对于驾驶机动车、非机动车夺取他人财物,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应当以抢劫罪定罪处罚:
本解释自公布施行之日起生效,同时废止《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抢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2〕18号)。之前发布的司法解释和规范性文件与本解释不一致的,以本解释为准。
关于诽谤罪的司法解释及相关规定。解释指出,在出版物中公然侮辱或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者将依法定罪处罚。被害人通过网络实施行为并提起诉讼时,如证据困难,法院可要求公安机关协助。
刑法修正案(八)对无期徒刑减刑期限和限制减刑的死缓罪犯进行了修改
刑法修正案(八)中关于无期徒刑减刑期限、限制减刑的死缓罪犯刑罚期限以及假释条件的修改。无期徒刑减刑期限延长至不少于十三年;限制减刑的死缓罪犯刑罚期限也有明确规定,如缓期执行期满后依法减为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刑罚期限不能少于二十五年;假释条件相应修改,
我国法律对于打伤受重伤的人导致其死亡,是否构成故意杀人罪的规定。文章中提及了认定故意杀人罪时需要注意的法律问题,包括与危害公共安全罪的竞合、与暴力犯罪致人死亡的联系、安乐死的定性处罚问题以及自杀案件的定性处罚问题。
诈骗勒索罪的刑罚限度、立案标准以及财物的处置方式。诈骗勒索罪最高刑罚为有期徒刑十年以上或无期徒刑,不会被判处死刑。立案标准包括数额大小和各省制定具体数额标准。财物处置方面,明确权属的财物应归还被害人,无法确定归属的应上缴国库。使用诈骗财物的处置分为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