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管辖是指同级人民法院在审理第一审刑事案件时的职责分工。它是在级别管辖的基础上,解决刑事案件应由同一级人民法院中的哪一个法院负责第一审审判的问题。
我国地域管辖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根据这一原则,犯罪地人民法院管辖被视为主要管辖,被告人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被视为辅助管辖。在确定地域管辖时,首先要考虑的是犯罪地人民法院。然而,如果被告人居住地的人民法院更适宜审判刑事案件,那么被告人居住地的人民法院可以担任管辖法院。
在司法实践中,犯罪地指的是犯罪行为发生的地点。对于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财产犯罪,犯罪地包括犯罪行为发生地和犯罪分子实际取得财产的地点。被告人居住地包括其户籍所在地、居所地、学习或工作所在地。具体的确定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如果被告人居住地的人民法院更适宜审判刑事案件,一般有以下情况:被告人流窜作案,主要犯罪地难以确定,而被告人居住地的群众更了解案情;被告人在居住地引起民愤或影响较大,当地群众强烈要求在其居住地审判;被告人可能判处的刑罚或应当在被告人居住地执行等。
为了避免同级人民法院在有管辖权的案件上发生争辩或相互推诿的情况,我国法律规定几个同级人民法院都有权管辖的案件应由最初受理的人民法院审判。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将案件移送至主要犯罪地的人民法院审判。
协商管辖的限制,包括适用案件类型、适用审级、表现形式和法院选择等方面的限制。协商管辖仅适用于特定类型的合同纠纷,并且必须以书面协议的方式进行。同时,协商管辖必须符合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选择的法院必须在特定范围内。此外,还介绍了协商管辖的概念及相
侵权责任纠纷的管辖约定。我国法律规定,侵权纠纷双方可在协议中约定管辖权,但仅限于侵权行为发生地或被告住所地法院。合同双方可在书面合同中协议选择管辖法院,但需注意约定仅适用于一审民事案件、合同纠纷,且必须明确、采用书面形式,不违反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
侵权与违约竞合的期货纠纷案件的管辖确定问题。文章指出,应根据当事人选择的诉由来确定管辖,并以起诉状中在先的诉讼请求来确定具体管辖法院。同时,文章还涉及民事案件的级别管辖原则,包括合同纠纷的诉讼标的金额如何确定以及上下级法院之间的交办规定。
有效的协议管辖条件,包括纠纷范围限定为合同纠纷引发的诉讼、法院选择需与合同有实际联系且从五类管辖法院中选择、适用范围限定为第一审民事案件、不能违反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以及必须是双方当事人达成一致的书面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