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辖异议权的主体即异议权人,是指享有向收受诉讼案件的法院主张该法院对本案没有管辖权这一诉讼权利的争讼主体。对于管辖异议权的主体范围,我国民事诉讼法并未作出完全一致的明文界定,因此在实践中对谁有权提出管辖异议存在不同的理解。
有观点认为,受诉法院是原告选定的,原告如认为该法院无管辖权,完全可以在诉讼之前就选择他认为有管辖权的法院,所以管辖权异议只能由被告提出。然而,我认为这种观点不够科学。《民事诉讼法》第38条只是对“管辖异议的提出时间”所作出的规定,并没有明确规定管辖权异议的主体。
当原告选择的法院不是本案的审理法院时,原告应享有管辖异议权。例如,原告向某地法院起诉后,由于移送管辖、指定管辖或管辖权转移等原因,本案的审理法院变为另一法院。在这种情况下,原告可能同意另一法院受理,也可能不同意。根据《民事诉讼法》第36条的规定,受移送的人民法院认为受移送的案件依照规定不属于本院管辖的,应当报送上级人民法院指定管辖,不得再自行移送。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原告应有权提出管辖权异议。
关于第三人能否就管辖权提出异议,人们的理解也存在不一致。我认为,不能一概否认第三人的管辖异议权。如果参加诉讼的当事人是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而不是本诉的当事人,案件的管辖权应依本诉确定。如果主动参加他人已开始的诉讼,应视为承认和接受了受诉法院的管辖,因此不会发生对管辖权提出异议的问题。如果是受诉法院依职权通知其参加诉讼,则有权选择是以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的身份参加诉讼,还是以原告的身份另行起诉。在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向法院另行起诉时,他实质上是以原告的身份在行使诉讼权利,因此其管辖异议权的有无与前述原告的情形一致。
对于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参加他人已开始的诉讼,他是通过支持一方当事人的主张来维护自己的利益。他在诉讼中既不是原告,也不是被告,而是在诉讼中始终辅助一方当事人。传统理论认为,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无管辖异议权。然而,我认为对于被判决承担民事责任的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由于其有可能被判决承担民事实体责任,故其从参加诉讼开始就享有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义务。在是否享有管辖异议权的问题上,取决于其支持原告还是被告的诉讼主张。
航空犯罪的刑事管辖权问题,依据普遍管辖原则,世界各国对危及人类安全的国际犯罪具有管辖权。针对劫持航空器罪,无论犯罪地、犯罪人国籍及侵犯利益如何,我国及其他缔约国均可依据国际公约行使刑事司法管辖权。同时,也介绍了劫持航空器罪、使用暴力危害飞行安全罪和传
刑事自诉案件的管辖权和注意事项。刑事自诉案件由犯罪地人民法院管辖,若涉及港、澳、台居住的中国公民或单位,则由犯罪地的基层人民法院审判。法院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处理,对于缺乏罪证或证据不足的自诉案件,应说服自诉人撤诉或裁定驳回。注意事项包括自诉人资格、当事
我国民事诉讼中当事人提出管辖权异议的权利。当事人无需委托律师即可提出异议,并在提交答辩状期间进行。法院会审查异议是否成立,并作出相应裁定。当事人未提出异议并应诉答辩,法院视为受诉法院有管辖权,但专属管辖和级别管辖除外。
违反专属管辖、专门管辖规定以及其他严重违法行使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为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九条第一款第(七)项规定的“管辖错误”。如果当事人觉得太过拖时间,可以提出管辖权异议申请,被驳回也可以上诉,当事人也可以去该法院信访,要求解决。不过有指定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