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最高人民法院判决裁定的一审二审死缓案件,无需经过死刑复核程序。根据法律规定,高级人民法院对死缓案件也有终审生效权和核准生效权。因此,死缓判决的生效和形成应区分以下情况:
一是最高人民法院一审和二审死缓判决、裁定应立即生效;
二是中级人民法院一审死缓判决在法定期限内,被告人没有上诉且检察院没有抗诉的,报请高级人民法院按照死刑复核程序核准后生效;
三是高级人民法院二审死缓判决和裁定以终审权立即生效;
四是高级人民法院作出的一审死缓判决在法定期限内,被告人没有上诉且检察院没有抗诉的,期满后即生效。
在死刑复核中,原则上可以将死缓改判为死刑立即执行,但应慎重适用。在审判程序中,应按照二审案件对待,坚持"上诉不加刑"的原则。如果确实需要加重刑罚,通常先维持原判,再按照审判监督程序解决问题。对于改判死刑的案件,应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在同案犯中,如果高级人民法院核准其中的死缓判决后,又全案上报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死刑,最高人民法院应适用死刑复核程序核准死刑或改判、发回重审。这是因为死刑复核程序是最终的审判程序,如果直接改判,被告人就没有上诉的机会。因此,在同一案件中,应适用死刑复核程序核准死刑,或者改判、发回重审,用审判监督程序解决原审死缓判决的问题。
对于同案犯中没有被判死刑的裁定,存在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死刑复核只针对死刑人犯的裁定进行,无需全案上报;另一种观点认为应一并全案上报,并在复核程序中分别处理。我认为后一种观点更为正确。为保证死刑复核程序的顺利进行,对于非死刑同案犯的裁判虽然已经生效,但可以暂时不押送远离死刑复核法院的劳改场所执行。
《刑事讼诉法》第200条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刑诉法若干问题解释》第275条至第280条对死刑复核申报程序作了明确的规定,补充和完善了最高人民法院对刑诉法死刑复核程序的规定。
在司法实践中存在几个问题:
首先,在报送时间上,有些地方要求案件要从重从快,导致一些法院不等上诉期满就急于上报,剥夺了被告人的诉权。这种情况应予以纠正。
其次,一些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案件被上报,这种做法在执法态度上不严肃,应坚决纠正。
最后,对于同案犯中没有被判死刑的裁定,应在死刑复核程序中全案上报,并在复核程序中分别处理。非死刑同案犯的裁判虽然已经生效,但可以暂时不押送远离死刑复核法院的劳改场所执行,以便在核实口供和证据时提审方便。
死刑复核程序中辩护律师的权利,包括听取意见、全面审阅案卷等。程序定义上,死刑复核程序是人民法院对判处死刑的案件进行复查核准的一种特别审判程序。复核程序适用范围及组成也有所涉及,处理结果根据不同情况作出相应裁定。
死刑复核程序中辩护权的保障与控辩平衡诉讼模式的构建。文章指出,死刑复核程序对保障被告人合法权益和防止死刑滥用具有重要作用。保障辩护权有助于控辩双方平等对抗,体现对生命权的尊重。然而,死刑复核程序中的辩护权行使存在复杂性,要求辩护律师具备更高的能力和素
新刑事诉讼法关于死刑复核的规定,包括一审判决死刑的复核程序、高级人民法院判决死刑的复核要求、复核死刑案件的组成人员、最高人民法院的复核结果以及最高人民检察院在复核过程中的作用。新刑诉法对死刑复核有严格规定,旨在确保司法公正和准确。
中国刑事诉讼中的刑复核程序。该程序旨在对判处死刑的案件进行核准审查,确保在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上的正确性,是中国司法制度的独特之处。其任务是全面审查死刑判决或裁定,防止错杀,坚持慎杀,并统一执法尺度。该程序仅适用于判处死刑的案件,具有适用对象单一、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