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对复核死刑案件应当作出核准的裁定、判决,或者作出不予核准的裁定。
如果原判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正确,量刑适当,诉讼程序合法,最高人民法院将裁定予以核准。
如果原判判处被告人死刑并无不当,但具体认定的某一事实或者引用的法律条款等不完全准确、规范,最高人民法院可以在纠正后作出核准死刑的判决或者裁定。
如果最高人民法院复核后认为原判认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将裁定不予核准,并撤销原判,发回重新审判。
如果最高人民法院复核后认为原判认定事实正确,但依法不应当判处死刑,将裁定不予核准,并撤销原判,发回重新审判。
如果最高人民法院复核后认为原审人民法院违反法定诉讼程序,可能影响公正审判,将裁定不予核准,并撤销原判,发回重新审判。
对于一人有两罪以上被判处死刑的案件,最高人民法院复核后,如果其中部分犯罪的死刑裁判认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将对全案裁定不予核准,并撤销原判,发回重新审判。
如果其中部分犯罪的死刑裁判认定事实正确,但依法不应当判处死刑,可以改判并对其他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作出核准死刑的判决。
对于一案中两名以上被告人被判处死刑的案件,最高人民法院复核后,如果其中部分被告人的死刑裁判认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将对全案裁定不予核准,并撤销原判,发回重新审判。
如果其中部分被告人的死刑裁判认定事实正确,但依法不应当判处死刑,可以改判并对其他应当判处死刑的被告人作出核准死刑的判决。
如果最高人民法院裁定不予核准死刑,根据案件具体情形可以发回第二审人民法院或者第一审人民法院重新审判。
高级人民法院依照复核程序审理后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死刑的案件,最高人民法院裁定不予核准死刑,发回高级人民法院重新审判,高级人民法院可以提审或者发回第一审人民法院重新审判。
对于发回第二审人民法院重新审判的案件,第二审人民法院可以直接改判。如果必须通过开庭审理查清事实、核实证据,或者必须通过开庭审理纠正原审程序违法,应当开庭审理。
对于发回第一审人民法院重新审判的案件,第一审人民法院应当开庭审理。
对于依照本规定第三条、第五条、第六条、第七条发回重新审判的案件,原审人民法院应当另行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
最高人民法院依照本规定核准或者不予核准死刑的,裁判文书应当引用相关法律和司法解释条文,并说明理由。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本规定发布前的有关司法解释,与本规定不一致的,以本规定为准。
死刑复核程序的意义和目的。该程序是人民法院对判处死刑的案件进行复查核准的特别审判程序,旨在确保死刑的适用符合法律规定,保障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并维护司法公正和社会稳定。程序包括高级人民法院复核和最高人民法院复核等环节,具体实施中根据案件情况作出相应处理
最高人民法院重新收回死刑复核权的背景和原因。历史上,死刑复核权曾下放给地方,随着国家法制的发展和完善,最高法院重新收回这一权力。这一变革提升了刑事审判的统一性和公正性,对国家法制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死刑复核程序的特点和问题。该程序采用秘密审核方式,不开庭审理,导致复核过程以秘密阅卷为主,控辩双方无法充分参与。此外,死刑复核程序由人民法院单方控制,被告人无法与司法权展开理性对话。程序存在的问题包括司法主动性导致失去中立性,以及与二审程序合并导致的
死刑复核与核准在法律程序上的区别。死刑复核由高级人民法院进行,而死刑核准只能由最高人民法院进行。法律规定了不同案件死刑复核与核准的具体流程,包括不同级别的法院对于判处死刑案件的复核与核准职责,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复核死刑案件的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