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院统一行使死刑复核权
时间:2024-07-10 浏览:15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死刑案件核准权的决定
一、死刑复核权的历史回顾
回顾死刑复核权的历史,可以明显看出中国从人治走向法治的进程。这一过程经历了下放、争议和回归三个主要阶段。
二、最高人民法院统一行使死刑案件核准权
2006年12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统一行使死刑案件核准权有关问题的决定》,决定自2007年1月1日起,废止过去根据《人民法院组织法》原第13条规定发布的关于授权高级人民法院和解放军军事法院核准部分死刑案件的通知。这意味着,经过27年的时间,死刑复核权终于归还给了最高人民法院。
三、死刑复核权下放的起源
1980年2月12日,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3次会议批准了一项决定:在1980年内,对犯有严重罪行如杀人、强奸、抢劫、放火等的案件,最高人民法院可以授权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核准判处死刑。这一决定成为死刑复核权下放的开端,然而当时却没有人预料到这个决定会持续几十年。
四、最高人民法院的决定与司法改革
2006年10月3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人民法院组织法修正案,取消了授权高级法院行使部分死刑案件核准权的条文。这一修正案于2007年1月1日正式生效,并明确了最高人民法院统一行使死刑核准权的时间表。同时,为确保死刑核准制度改革的顺利实施,最高人民法院在北京怀柔组织了培训班,培训了各级法院的刑事审判负责人。
五、死刑核准权回收的意义
专家认为,死刑核准权的回收将使死刑案件的审判程序更加公正,预计死刑数量将逐渐减少。这一举措体现了中国司法改革进入了一个更加深入的阶段,秉承了"人权保障"的理念。通过最高人民法院的决定,中国的司法体系将更加完善,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控制死刑的学术主张和立法建议
控制死刑的学术主张和立法建议。随着废除死刑成为趋势,我国仍有较多的死刑司法现实,学者们开始反思并提出控制死刑的建议。虽然立法扩张增加了死刑适用条文和罪名数量,但司法方式限制死刑的适用成为新的希望。此外,建议最高人民法院收回死刑核准权以集中控制死刑数量
-
死刑复核权回归最高法院的意义和必要性
死刑复核权回归最高法院的意义和必要性,回收死刑复核权对于保障人权和提高刑事司法质量具有积极意义。然而,仅仅回收权力并不足以保障死刑的正确适用,还需考虑其他因素如宪政水平的提高、立法的完善等。文章还探讨了如何完善死刑复核程序,强调落实复核人员的工作责任
-
一、死刑复核程序的定义
死刑复核程序的定义及其特点,强调其在保障死刑案件质量和防止无法弥补的错误中的重要性。该程序仅适用于被判处死刑的案件,具有适用对象的单一特定性、适用时间的特殊性和适用方式的特殊性。设立死刑复核程序正是基于死刑的极端严厉且不可逆转的后果,以确保司法公正并
-
死刑复核程序的必要性和特点
死刑复核程序的必要性和特点。该程序是为了确保判决的准确性并遵守少杀、慎杀的原则。只有死刑案件才需要经过复核程序,该程序包括复核死刑立即执行和缓期执行的案件。其特点包括审理对象特定、是死刑案件的终审程序、所处的诉讼阶段特殊等。启动程序具有自动性,报请复
-
死刑复核法律监督的依据和职能定位
-
死刑复核程序的程序设计和实践运作
-
死刑复核程序的定位和定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