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院统一行使死刑复核权
时间:2024-07-10 浏览:16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死刑案件核准权的决定
一、死刑复核权的历史回顾
回顾死刑复核权的历史,可以明显看出中国从人治走向法治的进程。这一过程经历了下放、争议和回归三个主要阶段。
二、最高人民法院统一行使死刑案件核准权
2006年12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统一行使死刑案件核准权有关问题的决定》,决定自2007年1月1日起,废止过去根据《人民法院组织法》原第13条规定发布的关于授权高级人民法院和解放军军事法院核准部分死刑案件的通知。这意味着,经过27年的时间,死刑复核权终于归还给了最高人民法院。
三、死刑复核权下放的起源
1980年2月12日,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3次会议批准了一项决定:在1980年内,对犯有严重罪行如杀人、强奸、抢劫、放火等的案件,最高人民法院可以授权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核准判处死刑。这一决定成为死刑复核权下放的开端,然而当时却没有人预料到这个决定会持续几十年。
四、最高人民法院的决定与司法改革
2006年10月3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人民法院组织法修正案,取消了授权高级法院行使部分死刑案件核准权的条文。这一修正案于2007年1月1日正式生效,并明确了最高人民法院统一行使死刑核准权的时间表。同时,为确保死刑核准制度改革的顺利实施,最高人民法院在北京怀柔组织了培训班,培训了各级法院的刑事审判负责人。
五、死刑核准权回收的意义
专家认为,死刑核准权的回收将使死刑案件的审判程序更加公正,预计死刑数量将逐渐减少。这一举措体现了中国司法改革进入了一个更加深入的阶段,秉承了"人权保障"的理念。通过最高人民法院的决定,中国的司法体系将更加完善,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死刑复核程序的意义和目的
死刑复核程序的意义和目的。该程序是人民法院对判处死刑的案件进行复查核准的特别审判程序,旨在确保死刑的适用符合法律规定,保障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并维护司法公正和社会稳定。程序包括高级人民法院复核和最高人民法院复核等环节,具体实施中根据案件情况作出相应处理
-
死刑复核程序的特点和问题
死刑复核程序的特点和问题。该程序采用秘密审核方式,不开庭审理,导致复核过程以秘密阅卷为主,控辩双方无法充分参与。此外,死刑复核程序由人民法院单方控制,被告人无法与司法权展开理性对话。程序存在的问题包括司法主动性导致失去中立性,以及与二审程序合并导致的
-
判处死刑的案件如何确定核准法院
死刑核准权的变化和影响。在中国成立初期,死刑核准权由高级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分工行使,但经历了多次变化和调整。最终,最高人民法院统一行使死刑立即执行案件的核准权,有利于确保死刑的正确适用和防止错杀无辜。然而,仍需解决如何正确处理之前已核准的死刑案件
-
死刑辩护阅卷的程序及范围
死刑辩护阅卷的程序及范围,包括审查起诉阶段、一审阶段、二审阶段和死刑复核阶段的阅卷范围。辩护律师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阅卷权限,需要携带相应的手续。在死刑复核阶段,最高人民法院不允许律师进行阅卷操作。再审案件的阅卷范围则根据审理程序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
一、死刑复核权下放制度的历史沿革及其制定背景
-
死刑立即执行的法律规定
-
死刑复核程序的重要性及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