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7年1月1日起,死刑核准权由最高人民法院统一行使,经过半年多的运行,死刑核准制度改革取得了良好的进展。在这个时间段内,死刑复核工作平稳过渡,没有出现大起大落的情况。死刑复核真正成为一个独立的核准程序,需要一定的办案周期,并且各高级法院将案件报送到最高人民法院也需要时间。
根据今年1至7月的数据,报核和办结的死刑案件逐月增加,已经达到正常状态。这次重要的制度变革在短时间内实现了衔接,这是因为各方面做好了充分准备,并且上下级法院之间密切配合。从办案效率来看,最高人民法院已经在三个月内办结了一批报核死刑案件,平均复核时间为60多天。从复核结果来看,核准率逐步提高,说明随着死刑标准和尺度的统一,报核案件的质量稳步上升。总体来说,最高法院统一行使死刑案件核准权的工作运行是平稳的。
统一行使死刑案件核准权使得办案质量更加严格,适用死刑更加审慎,审判程序更加公正,同时也注重了办案效率。这体现了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并重的司法理念,体现了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罪责刑相适应的量刑原则以及“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定案标准,也体现了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的统一,以及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今年以来的情况显示出以下明显变化:
第一,死刑案件的数量持续下降。我国长期坚持严格控制和慎重适用死刑的政策,十几年来死刑案件数量一直呈下降趋势。去年的死刑案件数量是近十年来的最低点,今年上半年继续下降。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治安总体良好,同时也是政法机关特别是公安机关加大打击犯罪力度的结果。此外,严格控制和慎重适用死刑的政策在党中央领导下实施死刑核准制度改革过程中得到了广泛认同,成为各级政法机关和人民法院的共识。近年来,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比例已接近甚至超过立即执行的比例,体现了毛泽东同志早期提出的“可杀可不杀的一律不杀”的理念在司法实践中的体现。
死刑复核权回归最高法院的意义和必要性,回收死刑复核权对于保障人权和提高刑事司法质量具有积极意义。然而,仅仅回收权力并不足以保障死刑的正确适用,还需考虑其他因素如宪政水平的提高、立法的完善等。文章还探讨了如何完善死刑复核程序,强调落实复核人员的工作责任
死刑复核程序的定义及其特点,强调其在保障死刑案件质量和防止无法弥补的错误中的重要性。该程序仅适用于被判处死刑的案件,具有适用对象的单一特定性、适用时间的特殊性和适用方式的特殊性。设立死刑复核程序正是基于死刑的极端严厉且不可逆转的后果,以确保司法公正并
死刑复核程序的必要性和特点。该程序是为了确保判决的准确性并遵守少杀、慎杀的原则。只有死刑案件才需要经过复核程序,该程序包括复核死刑立即执行和缓期执行的案件。其特点包括审理对象特定、是死刑案件的终审程序、所处的诉讼阶段特殊等。启动程序具有自动性,报请复
检察机关在死刑复核程序中的法律监督依据和职能定位。其法理依据包括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符合国家政策和“审检分立”的精神等。此外,检察机关对死刑复核进行法律监督并不损害“审判独立”的原则,反而有利于维护法治理念和公平正义。关于职能定位,目前仍存在争议,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