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热电有限责任公司,属私营有限责任公司,于2008年11月成立,主要生产热、电、气,实收资本8000万元,目前仍然处于筹建期间,计划2012年9月投产,企业所得税征收方式为查账征收,属国税管理。
2010年6月,税务检查人员对该公司2009年财务报表和纳税申报资料进行审核,发现该公司资产负债表上“长期待摊费用”科目有些异常,余额较大,而且月度之间不够平衡,引起了检查人员的注意。于是,检查人员对该公司的财务报表及纳税申报资料进行了全面检查,发现该公司“长期待摊费用”发生额月度之间不平衡这一疑点具有规律性,即平时月份“长期待摊费用”余额呈上升趋势,到季末呈下降趋势,其中有一个季末余额为负数。检查人员分析,这很可能是该公司取得了在建工程试运行收入,冲减了“长期待摊费用”所致,从该公司的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资料应能看出,但企业申报所得税应纳所得税为0,所以这部分收入也未申报纳税。但该公司财务人员具有注册会计师资格,业务水平较高,税务人员认为该公司不应该出现这种技术性错误。
带着疑问,检查人员重点对该公司进行实地核查,重点检查了长期待摊费用及其明细项目。经查,该公司“长期待摊费用”科目归集的是筹建期间发生的除购置固定资产,对外投资之外而发生的人员工资、差旅费、办证费、管理费、借款利息和其他。检查人员再对“其他”一项进行逐笔审核。经审核,“其他”一项内容中并没有出现红字,也就是没有取得在建工程的试运行收入,在这里冲减。与此同时,检查人员却发现长期待摊费用——利息支出栏发现红字,其摘要栏说明是筹建期间取得的银行存款利息收入,冲减了“长期待摊费用——利息支出”,由于银行是按季度结息的,所以出现了平时月份金额呈上升趋势,每季末“长期待摊费用”科目余额下降,有时出现负数,且具有规律性。
检查人员指出,该公司取得的银行存款利息收入,应全额申报缴纳企业所得税。财务人员不理解,难道未投产,还要纳税?既然利息收入纳税,那为什么利息支出不予扣除?
对此,检查人员指出,《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规定,企业所得税纳税人的收入总额包括生产经营收入、财产转让收入、利息收入、租赁收入、特许权使用费收入、服务收入和其他收入,明确指出了利息收入均依法缴纳企业所得税。所以无论是筹建期间,还是生产经营期间,取得的利息收入均要申报纳税。
对于企业在筹建期间发生的开办费用的处理方法,《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税务事项衔接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98号)第九条规定,《企业所得税法》中开(筹)办费未明确列作长期待摊费用,企业可以在开始经营之日的当年一次性扣除,也可以按照《企业所得税法》有关长期待摊费用的处理规定处理,但一经选定,不得改变。对于企业在《企业所得税法》实施前年度未摊完的开办费,可根据上述两种方法处理。因此,该项取得的利息收入不能扣除费用后申报纳税。
听了税务人员的纳税辅导,企业财务人员懂得了对筹建期间取得的收入和发生的各项支出的税务处理方法,并接受了税务机关的处理,缴纳了税款、滞纳金和处罚。
分析
本案例较为特殊,类似问题并不多见。在一般情况下,企业在筹建期间,要借入大量贷款搞基建,只有银行贷款利息支出,没有利息收入。因此,大多数纳税人认为企业处于筹建期间,未投产,哪来税款?税务机关也往往习惯关注正常经营企业。可见,不管是纳税人,还是税务机关,对类似问题存在误区是普遍现象。本案例中,检查人员从报表中发现异常,然后进行分析检查,找到了问题所在。因此,对于税务检查对象的确定,不能局限于正常生产、经营的企业,在日常税务管理中,对筹建期间的企业也不能疏于管理,并善于使用内部资料寻找突破口。
建筑工程的财务工作范围及财务管理制度。包括编制财务收支计划、审核资金使用、收回工程款、办理现金收付、编报资金日报表、筹融资工作、处理与相关部门的关系等职责。同时,也涉及建立经济核算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内容。合理的财务管理可规避风险、减少损失,提高效益
财务报表舞弊行为的威胁以及防范措施。财务报表舞弊不仅会对市场参与者的信心造成威胁,还可能导致公司经济损失和公司治理失效。为防范此行为,公司应加强公司治理、提高财务报告质量、确保审计人员独立性和客观性,并建立一个新的会计监管体系。同时,鼓励上市公司积极
经理、成本会计、销售会计和物业会计等不同岗位的工作内容和职责。经理需要协助副总制定公司财务制度和工作流程,编制资金计划等,并向公司领导反馈财务信息。成本会计需要登录明细账、审核往来账款等,销售会计需要处理销售收款和售楼按揭工作,物业会计则需要执行会计
财务总监在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的核心任务,包括组织会计核算和审核财务报告,进行企业经济活动分析,组织企业财务预算的编制和日常检查,组织企业成本管理和压缩支出,管理企业财务制度,调配企业营运资金,以及为企业生产与发展融资。通过这些任务,财务总监确保企业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