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财税法 > 审计法 > 审计程序 > 审计风险有哪些

审计风险有哪些

时间:2024-10-19 浏览:36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2372
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

控制风险的定义和特点

控制风险是指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未能及时防止或发现其会计报表上某项错报或漏报的可能性。与固有风险类似,审计人员只能评估控制风险的水平,而无法直接影响或降低其大小。控制风险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与被审计单位的控制水平相关

控制风险的水平与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程度和有效性密切相关。如果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存在重要的缺陷或无法有效运作,那么错弊就有可能进入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系统,从而产生控制风险。

2. 与注册会计师的工作无关

与固有风险类似,注册会计师无法降低控制风险的大小。然而,注册会计师可以根据被审计单位相关部分的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情况,制定一定的控制风险计划估计水平。

3. 作为审计过程中的独立风险存在

控制风险作为审计过程中的独立风险存在。与固有风险的大小无关,它取决于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降低控制风险,而无效的内部控制则会增加控制风险。由于内部控制制度无法完全保证预防或发现所有的错弊,因此控制风险不可能为零,它必然会影响最终的审计风险。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主营业务收入分析

    主营业务收入的分析过程。通过比较本期与上期的主营业务收入和毛利率,分析产品销售结构和价格变动,并确定可接受的差异额。同时,将实际情况与期望值进行比较,调查差异超过可接受的差异额的情况。此外,还抽查了主营业务成本结转明细清单,检查了主营业务收入确认条件

  • 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

    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充分性关乎证据的数量,需考虑错报风险和记录金额的重要性来确定样本量。适当性则涉及证据的质量,包括相关性和可靠性,要考虑来源和环境等多方面因素。证据的数量和质量相互关联,仅在质量存在缺陷时,单纯增加数量难以弥补。审计证据的获取

  • 审计风险的客观性质和人为因素

    审计风险的客观性质和人为因素。客观风险主要来自会计准则和制度的执行偏差,特别是公允价值计量对企业财务的影响。人为因素包括审计手段本身的风险和执业环境风险,如社会发育程度、企业主动造假和官员腐败等。为控制审计风险,会计师事务所应学习和贯彻国办56号文件

  • 风险导向型保险审计的分析

    近年来,各种保险欺诈案件层出不穷,其手段和方式也在逐渐技术化和隐蔽化。从已发生的保险索赔案来看,故意拖欠、蓄意诈骗者居多数。据北京各非寿险公司的保守估计,目前约有20%的车险赔款属于欺诈。因此在全社会信用体系尚未建立之前,信用风险是我国保险业面临的最主

  • 计算机审计风险的分类有哪些
  • 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是什么
  • 重组审计的特征是什么
审计法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