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财税法 > 审计法 > 审计程序 > 内部审计信息化风险应对措施是什么

内部审计信息化风险应对措施是什么

时间:2023-10-05 浏览:16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2480
内部审计信息化广义地讲,是指内部审计组织以信息技术为手段,组织计划审计项目、实施审计的全过程,以及以确认审计风险或评价企业信息战略、优化组织运营为目标,对组织营运所依赖的信息系统进行独立的、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

内部审计信息化的风险与应对措施

一、内部审计信息化风险

内部审计信息化存在三个方面的风险:审计主体风险、审计客体风险和审计环境风险。

审计主体风险是指企业内部审计组织或人员在实施审计过程中,无意地发表错误审计结论的可能性。内部审计信息化要求审计人员具备全面的知识结构,包括会计、审计、经济、法律、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以及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的应用技术。然而,目前我国审计人员总体水平远远没有达到这一程度,给内部审计信息化带来风险。

审计客体风险是指会计数据存储介质和形式、会计数据生成和传递形式的变化带来的风险。传统的手工会计系统中,审计线索明确,审计人员可以逐一审核会计凭证,形成最终审计结果。然而,内部审计信息化条件下,审计线索发生了变化,审计人员很难通过肉眼跟踪会计业务的处理,也无法用传统的方法考查会计档案数据的安全性、完整性和准确性,导致审计客体风险的产生。

审计环境风险是指审计标准和准则在信息化审计中的不适用性。由于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对象和方法发生了变化,传统的审计标准和准则已经不再适用,需要制定针对性的审计标准和准则。目前,我国还缺乏完善的内部审计信息化评价体系,这也给审计信息化带来风险。

二、内部审计信息化风险应对措施

为了应对内部审计信息化风险,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1. 建立有针对性的内审信息化准则,制定新的内部审计准则以指导审计工作实践。

2. 加强对会计电算化内控的审计,关注数据处理系统和数据本身的安全控制。

3. 培养内部审计信息化环境下的复合型知识结构人才,通过增设电算化审计专业、加强现有审计人员的计算机技能培训等方式,培养复合型人才队伍。

4. 实施事先审计,让审计人员直接参与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以保证系统程序及应用控制的质量。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应对内部审计信息化风险,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财产保全面临的法律风险及防范措施

    财产保全面临的法律风险及防范措施。债权人面临的风险包括保全后未在法定期间起诉、保全措施不完备等。为防范风险,债权人应加强对被保全财产的监控,合理确定申请财产保全范围,督促法院确保法定程序手续,采取诉前保全后及时起诉,并针对不同财产采取相应保全措施。

  • 企业如何避免网络侵权?

    企业如何避免网络侵权的问题。为了提高著作权侵权风险防范意识,企业的相关人员应当加强对著作权法的学习,并采取防范措施。使用他人作品时需获得著作权人许可并签订合同,审查稿件的独创性,与作者协商一致进行修改,并妥善处理权利人的撤稿声明。同时,根据《著作权法

  • 确认、评价与控制或有负债的有关方针、政策和工作程序

    审计过程中关于确认、评价与控制或有负债的相关方针、政策和工作程序。审计师需向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了解相关事项,获取相关文件和凭证,并与银行、法律顾问和律师进行函证。同时,还需复核税务报告、会议记录和审计工作底稿等,以确定会计报表披露的或有负债是否恰当,

  • 中国将对境内外资金融机构举借外债实行总量调控

    中国对境内外资金融机构举借外债的总量调控措施。中国发布《外债管理暂行办法》,旨在应对外资金融机构外债管理的新情况,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并防范外债风险。中国将境内外资金融机构对外负债纳入国家外债统计监测范围,并根据外资金融机构外债管理的特殊性制定具体管理办

  • 非营利使用商标是否构成侵权
  • 婚后财产如何经营财产保全
  • 怎么样才是婚后财产保全
审计法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