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财税法 > 审计法 > 审计程序 > 内部审计信息化风险应对措施是什么

内部审计信息化风险应对措施是什么

时间:2023-10-05 浏览:35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2480
内部审计信息化广义地讲,是指内部审计组织以信息技术为手段,组织计划审计项目、实施审计的全过程,以及以确认审计风险或评价企业信息战略、优化组织运营为目标,对组织营运所依赖的信息系统进行独立的、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

内部审计信息化的风险与应对措施

一、内部审计信息化风险

内部审计信息化存在三个方面的风险:审计主体风险、审计客体风险和审计环境风险。

审计主体风险是指企业内部审计组织或人员在实施审计过程中,无意地发表错误审计结论的可能性。内部审计信息化要求审计人员具备全面的知识结构,包括会计、审计、经济、法律、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以及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的应用技术。然而,目前我国审计人员总体水平远远没有达到这一程度,给内部审计信息化带来风险。

审计客体风险是指会计数据存储介质和形式、会计数据生成和传递形式的变化带来的风险。传统的手工会计系统中,审计线索明确,审计人员可以逐一审核会计凭证,形成最终审计结果。然而,内部审计信息化条件下,审计线索发生了变化,审计人员很难通过肉眼跟踪会计业务的处理,也无法用传统的方法考查会计档案数据的安全性、完整性和准确性,导致审计客体风险的产生。

审计环境风险是指审计标准和准则在信息化审计中的不适用性。由于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对象和方法发生了变化,传统的审计标准和准则已经不再适用,需要制定针对性的审计标准和准则。目前,我国还缺乏完善的内部审计信息化评价体系,这也给审计信息化带来风险。

二、内部审计信息化风险应对措施

为了应对内部审计信息化风险,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1. 建立有针对性的内审信息化准则,制定新的内部审计准则以指导审计工作实践。

2. 加强对会计电算化内控的审计,关注数据处理系统和数据本身的安全控制。

3. 培养内部审计信息化环境下的复合型知识结构人才,通过增设电算化审计专业、加强现有审计人员的计算机技能培训等方式,培养复合型人才队伍。

4. 实施事先审计,让审计人员直接参与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以保证系统程序及应用控制的质量。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应对内部审计信息化风险,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改变安全教育的现状,实行分级负责、分级教育

    关于安全生产中人员必须持有相应资格方可上岗的问题,提出改变安全教育的现状,实行分级负责、分级教育。同时,加大科技投入,做好科研合作,加强风险评估和重点管理,编制安全措施并执行科学程序。对于发现的安全隐患,要严格执行“五定”原则,确保安全生产。

  • 推行房产二次抵押登记缓解小微企业融资困难的建议有哪些

    如何推行房产二次抵押登记以缓解小微企业融资困难。建议包括制定相关政策意见、提供优质服务、支持二次抵押贷款业务和加强监管防范风险。通过扩大二次抵押贷款的覆盖面、维护抵押人权益、降低融资成本等措施,旨在解决小微企业的抵押和融资难题。同时,建议从财政风险补

  • 承揽合同的风险及防范措施

    承揽合同的风险及防范措施,包括主体资格和履行能力欺诈风险、代理人超越权限签订合同的风险、虚构或夸大加工任务及来源的风险以及不可能实现的定作要求的风险。此外,文章还概述了承揽合同的基本内容,如承揽的标的和数量、质量要求、报酬、承揽方式、材料的提供、履行

  • 派出所留置的条件

    派出所留置的条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的规定,派出所无权采取留置措施。监察机关在特定情况下,可以对涉嫌职务违法或犯罪的人员采取留置措施,包括涉及重大复杂案情、存在逃跑或自杀风险、可能串供或销毁证据等情形。对于涉嫌行贿或共同职务犯罪的人员也可采

  • 消费者的知情权
  • 股票配资的定义和流程
  • 赊销风险的不同表现形式
审计法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