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行政与行诉 > 行政监察 > 行政监察主体 > 工商行政部门对合同的监督处理

工商行政部门对合同的监督处理

时间:2024-04-12 浏览:24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25581
合同中的监督管理是对合同进行管理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同时也包括企业对自身合同行为的管理。相关部门应依法对其进行监督与审查。监督与审查也是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果没有此种环节将没有秩序。接下来就跟着手心律师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合同监督的法律规定及职权范围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其他行政主管部门在合同监督处理方面必须遵守以下条件:

第一,职权范围内的监督处理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其他行政主管部门在合同监督处理方面必须在各自的职权范围内进行监督处理。根据法律和行政法规规定的职权范围,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其他行政主管部门必须行使职权。根据国务院确定的“三定”方案,有关部门的职权范围是明确的,并且必须按照国务院“三定”方案确定的职权范围行使。如果国务院根据需要授权相关行政机关管理某项事务,那么相关行政机关必须按照国务院的命令或决定行使职权。

第二,依法负责监督处理

根据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负责监督处理的部门必须依法行使职权。法律和行政法规对需要监督处理的事项通常有明确规定,并且对有关部门监督处理的具体权力也有规定。有关部门必须依法行政。

第三,危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违法行为

负责监督处理的部门必须处理利用合同危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违法行为。

如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其他行政主管部门在监督处理中发现利用合同危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违法行为构成犯罪,必须将其移交给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负责合同监督的部门

负责合同监督的部门包括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其他相关主管部门。其中,“其他相关主管部门”指负责某类合同登记、审核、批准等职责的部门,包括科技部门、中国人民银行、外贸部门、专利、商标等管理部门。

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合作开采陆上石油资料条例》规定,在国务院批准的对外合作开采陆上石油资源的区域内,中国**天然气总公司可以与外国企业签订合作开采陆上石油资源合同。该合同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批准后方为成立。

综上所述,我国监督合同的行为的主体为工商行政部门。各工商管理部门应根据各自的职责,负责对本系统、本部门经济合同的管理。如还有其他疑问,欢迎在线咨询。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