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证程序是行政主体在作出不利于当事人的决定之前,应当听取当事人的意见的一种程序。在许可中采用听证程序的做法源于英国。
听证的主要意义包括:
(1)提供法定的陈述意见和申辩机会,有效保护申请人和利害关系人的实体权益。
(2)为行政机关作出正确的行政许可决定提供基础。通过听取各方意见,行政机关可以充分了解不同观点,发现相关事实,便于正确确定事实并作出决定。
(3)提高行政效率。虽然在西方国家普遍认为听证会影响效率,但我们认为听证可以促使行政机关与相对人相互沟通,减少争议,减少申请复议和诉讼的可能性,从而减少行政机关陷入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程序,提高行政效率。
听证适用事项的范围在《许可法》中存在争议。与《行政处罚法》相比,《许可法》在这方面的规定解释余地较大,操作性较差。根据《许可法》第四十六条的规定,听证适用事项分为两类:
(1)行政机关主动举行听证的事项: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实施行政许可应当听证的事项,或者行政机关认为需要听证的其他涉及公共利益的重大行政许可事项。这类事项一般涉及公共利益,目的是为了行政机关掌握相关信息,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因此,参加听证的人员包括申请人和其他与许可事项相关的社会公众。
(2)行政机关应申请举行听证的事项:行政许可直接涉及申请人与他人之间重大利益关系的,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许可前,应当告知申请人和利害关系人享有要求听证的权利;申请人和利害关系人在被告知听证权利后五日内提出听证申请,行政机关应当在二十日内组织听证。对于未提出听证申请的申请人,行政机关可以不组织听证。听证程序适用的事项范围应当平衡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听证成本与效益。
根据不同学者的看法,建议通过单行法规进行具体规定。
利害关系人的范围在法律中没有明确规定。根据《许可法》的条文,利害关系人可以理解为受到行政机关许可决定直接影响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
关于土地征收行为的实施时间与征地批文失效的关系,以及相关征地工作程序的内容。根据我国的法律规定,土地征收批文在两年内未实施征收行为将自动失效。文章还详细阐述了土地征收的工作程序,包括征地情况告知、征地调查确认、函告征地情况、征地听证告知和组织征地听证
征地补偿安置的程序和管理。市国土局在收到征收土地批准文件后公告,被征收人需持证明材料办理登记。方案拟定后需公告并报市政府审批,签订征地事务协议。同时,要履行征地报批前听证告知确认程序,对抢栽抢种不予补偿。争议不影响方案实施,要在规定期限内搬迁腾地。市
行政处罚告知程序中的法律依据和告知内容的重要性。在行政处罚过程中,行政机关需明确告知处罚的事实、理由、依据以及种类和幅度,确保当事人的权利得到充分保障。行政机关应履行告知义务,保障当事人的陈述、申辩和听证权利,避免违法处罚。
农民工工伤待遇索赔程序中的难点,即劳动关系确认难、时间长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报告提出加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职权,简化工伤认定程序,将确认劳动关系的仲裁程序改为行政听证程序,以便农民工能够更快地申请工伤认定并享受工伤保险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