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财税法 > 审计法 > 审计程序 > 详细解读专项资金审计的特征

详细解读专项资金审计的特征

时间:2025-02-06 浏览:15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2697

专项资金审计的概述

专项资金审计是审计机关对专项资金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的监督活动。专项资金审计仅关注某项资金的收支活动,不涉及被审计单位的其他财政财务收支活动。

分类分析

从分类角度来看,专项资金审计可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 资金性质:无偿和有偿
  • 区域分类:国内和国外,国内分类为中央、省、市、县
  • 用途分类:农、林、工业、能源、交通、教育、卫生、环境、民政、国防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项目
  • 资金渠道分类:财政拨付与银行优惠贷款

专项资金的性质和特征

专项资金具有以下几个主要性质和特征:

  1. 无偿性:国内(外)政府对某一项目的扶持所拨给的资金不需偿还。
  2. 有偿性:国内和国外政府对某一项目扶持的专项低息贷款,需要偿还。
  3. 复杂性:专项资金来源渠道多,使用广,要层层分解,又层层下拨通过各级财政拨付中转到项目单位。
  4. 目标性:专项资金使用后,必须达到预期目标,凸显其作用。
  5. 针对性:国家不是普遍拨放,而是针对某一行业或某一地区的专门项目而拨或贷的资金,因此具有很强的区域性、专项性。

专项资金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审计人员长期以来认真进行审计工作,取得了可喜的业绩,但专项资金审计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导致与国家目标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这些问题主要包括:

  1. 专项资金使用前期费用开支:项目单位通常在项目资金到位后才支付前期费用,审计时难以确定其合理性、合法性。
  2. 专项资金使用部门上下联手改变用途:专项资金往往经过多个主管部门,容易发生层层“拔毛”或变相使用,基层审计部门难以介入。
  3. 领导批准,挪作他用:有些地方领导批准改变资金使用途径,审计人员无法审查。
  4. 以国家相关政策为由,拨贷私营(外商)企业:一些项目资金被滥用,审计人员难以审计外商私营企业。

解决专项资金审计中的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审计部门应采取以下措施和方法:

  1. 对前期费用,建议项目最高权力的部门制定相关规定,以制度管控前期费用,确保有效资金使用在项目上。
  2. 对于资金挪用、截留等情况,各级审计部门要密切配合,追回资金,严查处理,确保资金使用安全性。
  3. 对违反专项资金使用的部门和责任人,要加大公告力度,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加大处罚力度,增强法律的震慑力。
  4. 加大专项资金延伸审计力度,增加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对有外商(私营)企业使用专项资金的情况进行审计监督,取消外商使用专项资金免检的“豁免权”。

各级政府应高度重视专项资金审计,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率,消除审计中的“盲点”,确保专项资金安全有效使用,为建设和谐社会发挥应有的效果。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确认、评价与控制或有负债的有关方针、政策和工作程序

    审计过程中关于确认、评价与控制或有负债的相关方针、政策和工作程序。审计师需向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了解相关事项,获取相关文件和凭证,并与银行、法律顾问和律师进行函证。同时,还需复核税务报告、会议记录和审计工作底稿等,以确定会计报表披露的或有负债是否恰当,

  • 审计机关对哪些社会保障基金进行审计监督

    审计法第二十三条所称社会保障基金,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基金以及发展社会保障事业的其他专项基金;所称社会捐赠资金,包括来源于境内外的货币、有价证券和实物等各种形式的捐赠。(一)是否依法设置会计帐簿;(二)会计凭证、会计帐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

  • 详细解读专项资金审计的特征

    专项资金审计是审计机关对专项资金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的监督活动。但专项资金审计仍然存在一些“盲点”而使专项资金审计工作与国家的目标仍然有一定的差距,其表现为:。随着各级政府对国计民生的专项资金相关投入加大,专项资金审计应当引起各级政府高度

  • 强化涉农资金审计

    涉及到众多部门,且涉及到千家万户,情况复杂,如何保障政府各种专项资金落到实处,并发挥效益,真正使农民得到实惠,让农民放心,必须加大对涉农专项资金、农村集体经济收入的审计监督,。

  • 不同类型经济责任审计的共同点与区别
  • 专项资金审计重点是什么
  • 基层审计机关审计结果的运用有哪些
审计法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