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财税法 > 审计法 > 审计程序 > 详细解读专项资金审计的特征

详细解读专项资金审计的特征

时间:2025-02-06 浏览:24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2697

专项资金审计的概述

专项资金审计是审计机关对专项资金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的监督活动。专项资金审计仅关注某项资金的收支活动,不涉及被审计单位的其他财政财务收支活动。

分类分析

从分类角度来看,专项资金审计可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 资金性质:无偿和有偿
  • 区域分类:国内和国外,国内分类为中央、省、市、县
  • 用途分类:农、林、工业、能源、交通、教育、卫生、环境、民政、国防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项目
  • 资金渠道分类:财政拨付与银行优惠贷款

专项资金的性质和特征

专项资金具有以下几个主要性质和特征:

  1. 无偿性:国内(外)政府对某一项目的扶持所拨给的资金不需偿还。
  2. 有偿性:国内和国外政府对某一项目扶持的专项低息贷款,需要偿还。
  3. 复杂性:专项资金来源渠道多,使用广,要层层分解,又层层下拨通过各级财政拨付中转到项目单位。
  4. 目标性:专项资金使用后,必须达到预期目标,凸显其作用。
  5. 针对性:国家不是普遍拨放,而是针对某一行业或某一地区的专门项目而拨或贷的资金,因此具有很强的区域性、专项性。

专项资金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审计人员长期以来认真进行审计工作,取得了可喜的业绩,但专项资金审计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导致与国家目标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这些问题主要包括:

  1. 专项资金使用前期费用开支:项目单位通常在项目资金到位后才支付前期费用,审计时难以确定其合理性、合法性。
  2. 专项资金使用部门上下联手改变用途:专项资金往往经过多个主管部门,容易发生层层“拔毛”或变相使用,基层审计部门难以介入。
  3. 领导批准,挪作他用:有些地方领导批准改变资金使用途径,审计人员无法审查。
  4. 以国家相关政策为由,拨贷私营(外商)企业:一些项目资金被滥用,审计人员难以审计外商私营企业。

解决专项资金审计中的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审计部门应采取以下措施和方法:

  1. 对前期费用,建议项目最高权力的部门制定相关规定,以制度管控前期费用,确保有效资金使用在项目上。
  2. 对于资金挪用、截留等情况,各级审计部门要密切配合,追回资金,严查处理,确保资金使用安全性。
  3. 对违反专项资金使用的部门和责任人,要加大公告力度,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加大处罚力度,增强法律的震慑力。
  4. 加大专项资金延伸审计力度,增加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对有外商(私营)企业使用专项资金的情况进行审计监督,取消外商使用专项资金免检的“豁免权”。

各级政府应高度重视专项资金审计,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率,消除审计中的“盲点”,确保专项资金安全有效使用,为建设和谐社会发挥应有的效果。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审计业务约定书的考虑因素

    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时需考虑的因素。其中包括被审计单位的网络应用、网络风险以及电子商务对其管理层的影响。同时,还需考虑网络经济的影响及被审计单位的风险应对措施。在证据收集程序中,应注意使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并考虑电子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此外,开发电子

  • 虚构收入:违法手法及其普遍性

    虚构收入的各种违法手法及其普遍性,包括利用阴阳合同、提前确认收入等现象。同时,也介绍了企业盈利管理中常用的推迟确认收入的手法。此外,还提到了企业转移费用、虚增利润的手段,如通过费用资本化、递延费用及推迟确认费用等方式调节利润。这些手法往往涉及会计操作

  • 审计方法

    五种审计方法,包括比较分析法、外部借鉴法、统计核算法、法规衡量法和目标管理法,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审计范围包括法律符合性、行政管理、员工记录、员工关系以及人事信息系统等方面。审计内容主要包括人力资源合规性和人力资源财务审计。通过审计,可以发现问题

  • 内部审计的问题及对策

    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存在的问题包括:内部审计管理体制不独立、法规制度不完善、人员素质低和技术落后。完善内部审计发展的对策包括: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地位、加强审计队伍建设并提高人员素质、加强内部审计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

  • 详细解读专项资金审计的特征
  • 不同类型经济责任审计的共同点与区别
  • 基层审计机关审计结果的运用有哪些
审计法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