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财税法 > 审计法 > 审计程序 > 工厂物料管理专项审计的目的以及范围

工厂物料管理专项审计的目的以及范围

时间:2024-03-15 浏览:3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2714

一、审计目的

本次审计旨在评估物料消耗的准确性对生产成本的影响,评估物料储备的资金占用对现金流状况的影响,对工厂物料管理的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分析的完整流程进行综合评估并提出合理化建议,促进各工厂提高物料使用效益与管理水平,进一步挖掘降低产品生产成本的潜力,减少不必要的资金占用。

二、审计范围与说明

1、范围

本次审计仅针对生产成本中原材料、包装物的消耗,不考虑制造费用、动力费用及人工费用分摊方法。

2、说明

一般工厂原材料与包装物的消耗核算采用了领料即消耗的形式确认,仓库领料即计入消耗,生产周期完成后余料退库,期末生产线上原料办理假退料手续,生产报表消耗数与仓库领用数保持一致;产品成本中原材料成本即为本期生产报表原材料消耗累计数,产品单价按照加权平均单价计算。

3、关键控制点

生产耗用领、退料及假退料环节。

三、审计内容与方法

(一)物料流转过程描述

对物料计划、采购、入库、保管、出库流程进行描述。

(二)产品成本的核算方法与确认依据

1、报表分析

取得并分析工厂财务报表中的各种物料耗用表、呆滞及破损物料统计表、成本明细表、存货明细表等报表,对成本构成及耗用进行分析,并将分析结果与财务人员进行交流确认。

2、成本核算方法

确定工厂目前成本管理中物料消耗核算采用的方法并对该种方法进行评价,如采用实际成本核算,对采用定额成本法需要投入的相关成本与效益进行分析,将分析结果与相关人员进行访谈并讨论是否具有可行性。(实际成本法:实际价格、实际用量;标准成本法:标准价格、标准用量;定额成本法:实际价格、标准用量)

(待与财务中心及生产中心沟通后补充修改)

(三)物料采购管理

1、物料消耗定额

获取并分析工厂年度、月度原料及包装物的采购计划,评价制定依据及产品物料消耗定额的制定标准是否科学合理。

2、物料消耗速度

与工厂生管部门交流,评估工厂对原物料周转速度的统计方法,通过测试某一批次产品所消耗的单品项主要原材料,确定用于该批次产品原料的消耗速度、周期及生产完毕退库情况,评估原料采购计划制定的准确性。

3、物料安全存量

与工厂生管部门交流,了解工厂原料库存安全存量的制定标准及依据,分析每个指标的制定依据,评价是否科学合理。

4、原材料账龄

了解工厂是否对原物料分账龄管理,评估不同账龄原物料对产品生产的影响程度。

(待与公司采购中心沟通后补充修改)

(四)物料消耗管理

1、领料

与车间及仓库管理人员交流,了解生产领料依据及领料定额的设定依据,评估是否科学、合理;评估按经验领料与实际消耗的差异。

2、退料

测试用于不同批次产品原料的生产完毕退料情况,分析退料产生的主要原因进而评价领料的合理性;了解退料是否及时。

3、假退料

与车间人员交流,了解月末已领用但未消耗完的原材料是否办理假退料手续,评估对计入成本消耗量的影响。

4、超耗分析

综合分析各月物料超耗的主要原因,评价定耗是否科学、合理;评估工厂是否采取控制及改进措施,以及该种措施执行的效果。

(待与财务中心及生产中心沟通后补充修改)

(五)物料存储管理

1、呆滞、破损物料

统计呆滞、破损物料各占原材料的比例,分析产生的原因,评价工厂对呆滞、破损物料的控制及分析措施。

2、物料分类

评价工厂对物料分类管理是否合理,是否按照使用情况分类管理,如按照原物料耗用的频繁、一般、很慢等不同程度进行分类统计用于制定合理的采购计划。

(待与其他相关部门沟通后补充修改)

(六)风险评估

1、原物料实际消耗数

审计时段车间实际消耗原物料经审计分析计算得出的金额。

2、不合理占用的原物料资金

原物料安全库存数量以外,经审计分析计算得出的不合理原物料采购所折合的金额。

3、原物料实际消耗差异比

计算原物料实际消耗差异率(原物料实际消耗数/生产成本-原物料消耗数),数据分析并阐述对现行生产成本的影响。

4、原物料资金占用比

计算原物料资金占用量及比率(不合理占用的原物料资金/同期采购原物料总金额),数据分析并阐述对工厂现金流占用造成的影响及可能产生的风险。

四、审计建议

1、成本核算方面:

2、资金占用方面:

3、其他:

五、出具审计报告

审计工作结束之后五日内出具审计报告。要求被审计单位在接到审计报告7日后对审计意见做出相应的反馈并提出改进措施,主送总经理、生产中心、财务中心、采购中心,抄送审计中心。

六、工作要求

1、各审计组对审计结果和审计建议对经济效益产生的影响应有量化的数据分析,以便于对本次审计的增值性服务效果进行评价。

2、对公司政策、制度和流程中存在的问题,重点对生产成本效益及物料的资金占用情况提出专业的书面整改建议。

七、综合审计建议

综合审计建议在汇总提炼各工厂审计报告及相应建议的基础上,经部门研究讨论确定后单独出具。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审计业务约定书的考虑因素

    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时需考虑的因素。其中包括被审计单位的网络应用、网络风险以及电子商务对其管理层的影响。同时,还需考虑网络经济的影响及被审计单位的风险应对措施。在证据收集程序中,应注意使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并考虑电子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此外,开发电子

  • 虚构收入:违法手法及其普遍性

    虚构收入的各种违法手法及其普遍性,包括利用阴阳合同、提前确认收入等现象。同时,也介绍了企业盈利管理中常用的推迟确认收入的手法。此外,还提到了企业转移费用、虚增利润的手段,如通过费用资本化、递延费用及推迟确认费用等方式调节利润。这些手法往往涉及会计操作

  • 审计方法

    五种审计方法,包括比较分析法、外部借鉴法、统计核算法、法规衡量法和目标管理法,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审计范围包括法律符合性、行政管理、员工记录、员工关系以及人事信息系统等方面。审计内容主要包括人力资源合规性和人力资源财务审计。通过审计,可以发现问题

  • 内部审计的问题及对策

    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存在的问题包括:内部审计管理体制不独立、法规制度不完善、人员素质低和技术落后。完善内部审计发展的对策包括: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地位、加强审计队伍建设并提高人员素质、加强内部审计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

  • 工厂物料管理专项审计的目的以及范围
  • 不同类型经济责任审计的共同点与区别
  • 基层审计机关审计结果的运用有哪些
审计法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