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财税法 > 审计法 > 审计程序 > 在事业单位中经济责任审计要点具体有哪些

在事业单位中经济责任审计要点具体有哪些

时间:2024-08-04 浏览:36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2698

一、内部控制制度评价

内部控制制度是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实现组织目标,确保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财务信息的真实、合法,以及各项经济活动的合规、合法及效益性。内部控制制度评价是事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环节,通过评价,向事业单位及主管部门提出加强管理和促进控制措施的建议。

1. 内部会计控制评价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包括授权批准控制、财务收支计划控制、职务分离控制、会计记录控制、实物控制等方面。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价主要分为健全性评价和符合性评价两个步骤,其方法与其他行业基本相同。

2. 内部管理控制评价

内部管理制度包括管理组织机构设置、年度工作计划、组织人事控制等方面。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价就是对其是否健全、有效进行的审查和评价。

二、事业单位资产和负债审计

事业单位资产审计主要内容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对外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真实性、合法性的审计。负债审计主要包括借入款项、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各种应缴款项等的审计。其方法与程序与一般企业的审计相似。

三、事业单位净资产审计

事业单位的净资产是指基金资产减去基金负债后的差额,包括事业基金、固定基金、专用基金、结余等。

1. 事业基金审计

事业基金是指事业单位拥有的非限定用途的净资产,主要包括滚存结余资金等。事业基金的审计主要包括审查事业基金来源的合法性、审查事业基金期末余额的真实性、审查事业基金账务处理的正确性。

2. 固定基金审计

固定基金是指固定资产占用的基金,应按实际发生额记账。固定基金的审计主要包括审查固定基金来源的合法性、审查固定基金账面余额的真实性、审查固定基金的账务处理是否正确。

3. 专用基金审计

专用基金是指事业单位按规定提取、设置专门用途的基金,包括修购基金、职工福利基金、医疗基金以及其他基金等。专用基金的审计主要包括审查专用基金来源的合规性、审查专用基金期末账户余额的真实性、审查专用基金使用的合法性、审查专用基金账务处理的正确性。

四、其他内容审计

除了事业基金、固定基金、专用基金的审计外,还有事业结余、经营结余、结余分配等内容的审计。具体的科目包括事业收入、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缴款、经营收入、经营支出、销售税金等科目。在具体审计中,应审查各账户期末余额的真实性、各账户账务处理的正确性等方面,方法与前述相似。此外,还应审查各种鉴证记录以及相关账户、相关业务的合法性和合规性,确保其符合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财务会计制度的要求。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经济责任审计报告问题分析

    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存在的问题,包括报告缺乏通俗性、内容繁多冗长、审计评价过于格式化以及审计内容和问题缺少重要性水平分析等。为提高报告的可读性和利用效果,提出了转变观念、加强对审计数据和事实的分析等对策,以更好地管理和监督领导干部履行职责。

  • 主营业务收入分析

    主营业务收入的分析过程。通过比较本期与上期的主营业务收入和毛利率,分析产品销售结构和价格变动,并确定可接受的差异额。同时,将实际情况与期望值进行比较,调查差异超过可接受的差异额的情况。此外,还抽查了主营业务成本结转明细清单,检查了主营业务收入确认条件

  • 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混同的原因分析

    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混同的原因。审计和会计在目标和业务上的关联性使得两者责任难以区分。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因素、审计方法的局限性和从业人员素质问题也是造成责任混同的原因。审计独立性难以保证,加上法律法规对责任范围规定不够明确,使得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的界定

  • 在事业单位中经济责任审计要点具体有哪些

    内部控制制度是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事业单位内部为实现组织目标,确保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财务信息的真实、合法,各项经济活动的合规、合法及效益性,利用内部因分工不同而产生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机制,建立起来的一系列内部管理制度。内部控制制

  •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有哪些内容
  • 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报告的内容
  • 私营企业会请内部审计查账吗
审计法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