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前准备工作是审计工作中的重要环节,通过了解被审计单位和对象,确定审计重点,可以提高审计质量,节约审计成本。审前准备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1. 审前调查
审前调查包括对被审计单位不同项目不同时段的业务衔接进行调阅,避免重复审计。同时,咨询被审单位的前任项目主审,掌握前期审计因时间关系而搁置的疑点等。通过利用微机连网实现全局资料共享,可以增强审计业务信息的连贯性和系统性。
2. 被审单位基本情况的函证和询证
在上述业务衔接的基础上,对出现的新情况要进行函证或询证。要熟悉行业,进行行业审计。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已经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需要进行收集情况的分析。
3. 进行相关单位和社会调查
按照唯物辩证法的观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总是相互关联的。审前加强和纪检监察、检察、工商、药监等相关职能部门的联系以及广泛收集被审单位的社会信息,是拓宽审计思路,挖掘审计深度,防范审计风险的有效途径。
审计方案的制订是审计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方案的集体讨论可以明确审计目的和工作要求。
审计实施阶段需要注意以下几种方法:
1. 盘点法
盘点现金、银行存款和收费票据,确保资金安全性和收入真实性,并为后续审计查处违法事件提供证据支持。
2. 现场勘察法
根据账面反映与实物核对,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3. 询问法
通过正式座谈或随意闲谈的方式获取审计相关信息。
4. 跟踪法
对有疑点的资金去向进行跟踪,直至查明真相。
5. 核对法
将票据与账面核对,核查收入。
6. 分析法
通过账面数字和票据的分析发现异常。
审计处理是审计实施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明确审计定位,克服畏难情绪。
2. 提升审计质量,抓住被审计单位负责人感兴趣或受震撼的事件。
3. 加强个人品德和审计职业道德修养。
4. 提高现场应变和处理能力,与各种人打交道,根据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
5. 借助部门联动作用,与纪委、组织部、检察院等部门合作,共同推进审计处理。
6. 把握审计情况反馈会议的度,确保审计结论得到落实和处理。
只有充分发挥审计的监督和服务作用,我们才能将审计处理变“难”为“易”。
审计过程中关于确认、评价与控制或有负债的相关方针、政策和工作程序。审计师需向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了解相关事项,获取相关文件和凭证,并与银行、法律顾问和律师进行函证。同时,还需复核税务报告、会议记录和审计工作底稿等,以确定会计报表披露的或有负债是否恰当,
一指行政职权以前集中于高级行政部门,现在放手于下级行政部门行使与负责。行政监督可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1 )以行政监督的对象是否特定为标准,可以分为一般监督与特别监督。(2 )以行政监督的内容为标准,可以分为公安、工商、海关、资源、环境保护、审计等行政监
审前准备工作很重要,它是我们了解被审单位和对象、确定审计重点,提高审计质量,节约审计成本的重要一环。这项工作很简单,不外调阅被审计单位前期项目审计档案,从而衔接有关数据,避免重复审计;咨询被审单位的前任项目主审,掌握有关情况,特别是前期审计因时间关系
主要用于初次审计询问或发现重大问题再次审计询问或对审计询问抵触情绪比较强的对象。试探的内容可以是被审计询问对象的认识程度、个性特点、心理状态、反审查伎俩、重要审计事实,也可以试探一下掌握的某一审计证据是否属实,某一推测是否正确等。审计实践中,这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