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行政复议法的规定,具体行政复议案件的管辖范围主要由以下行政机关决定:
如果具体行政行为是由某一行政机关作出的,当事人可以向该行政机关的上一级地方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
如果具体行政行为是由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工作部门作出的,当事人可以选择向该部门的本级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或者向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请行政复议。例如,对县公安局的决定不服,当事人可以向县政府或上一级公安部门申请行政复议。
如果对国务院部门或省级人民政府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当事人可以向作出该行为的国务院部门或省级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如果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当事人可以选择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或者向国务院申请裁决,由国务院作出最终裁决。
对海关、金融、国税、外汇管理等实行垂直领导的行政机关和国家安全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当事人可以向其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请行政复议。
此外,行政复议法还对以下情况作出特别规定:
-对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分别向直接管理该组织的地方人民政府、地方人民政府工作部门或者国务院部门申请行政复议。
-对两个以上行政机关以共同的名义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其共同上一级行政机关申请行政复议。
-对被撤销的行政机关在撤销前所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继续行使其职权的行政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申请行政复议。
行政复议机构是指复议机关内设的具体办理行政复议工作的机构。目前,承担行政复议工作的机构主要包括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政府工作部门的行政复议机构。
根据行政复议法的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行政复议机构应当设在政府法制工作机构,或者与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合署办公。目前,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行政复议机构大部分都设有法制工作机构,特别是省、市两级行政复议机构,绝大部分都设有法制工作机构。据统计,已有70%的县级人民政府设有法制工作机构,承担行政复议工作。此外,国务院作为中央人民政府,也设有行政复议机构,该机构设在国务院法制办。
我国行政赔偿的诉讼程序及相关行政复议前置的类型。对于不属于行政复议前置情形的,可以直接提起行政诉讼。行政复议前置的类型包括自然资源所有权确认案件、治安管理处罚案件、纳税争议案件、工伤保险案件和价格违法的处罚等。对审计机关的审计决定不服的,需先向上一级
当企业对质量监督局的检验结论存在质疑时,是否可以自行进行复检的问题。根据《产品质量法》规定,企业可以在收到检验结果之日起十五日内向相关部门申请复检。同时,行政处罚法规定行政机关在调查或检查时,执法人员需遵守相关规定,确保程序合法、公正。在证据收集方面
行政管理相对人在面对行政争议时的自由选择制度和复议前置制度。前者允许当事人选择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解决争议,但选定复议后不能再申请诉讼;后者则规定必须先经过行政复议程序,对复议决定不服才可提起诉讼,且需在特定情况下才能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行政机关的职能与权力。根据宪法和法律,行政机关制定行政法规,统一领导各部门和地方机关的工作,提出议案给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同时,行政机关还负责职权划分、审查编制、领导管理各项事务,包括政治、经济等,并有权力改变或撤销不适当的命令和决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