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建制沿革

时间:2023-11-23 浏览:68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28174

中国地方行政建制的历史演变

秦朝的郡县制

中国地方行政建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秦朝。在秦统一中国后,全国被划分为36个郡,实行郡县制,这奠定了以中央集权为特征的行政建制。

新中国成立后的调整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地方行政区划和行政建制经历了多次调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9年至1954年

在这个阶段,地方政府机关实行大区、省、县、乡四级体制。

第二阶段:1954年至1966年

在这个阶段,地方政府机关实行省、县、乡(人民公社)三级体制。

第三阶段:1966年至1976年

在这个阶段,行政区划和各级地方政府遭受严重破坏。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全国各地建立了“一元化”的革命委员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无法召开。

第四阶段:1976年至今

从“文化大革命”结束至今,地方政府机关实行省、县、乡三级制和省、市、县、乡四级制同时并存。

结语

中国地方行政建制的演变是对历史的继承和发展,其中央集权一直是其基本特征。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以及历史的变迁,地方行政区划和行政建制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和调整,反映了中国政府对地方行政管理的不断探索和改进。

相关标签: 行政行为的特征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第一章:公文的作用和原则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的作用、原则、种类和格式。公文用于传达、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政策、法令等,对于提高机关工作效率具有重要作用。公文处理需遵循精简、实效、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原则,确保机密并严格执行保密制度。文章还介绍了常用公文种类如命令、指示、通知等,以及公

  • 行政复议第三人的法律地位及权利义务

    行政复议第三人的法律地位及权利义务。首先讨论了第三人能否作为行政复议申请人直接提出行政复议的问题。接着明确了第三人参加行政复议是权利也是义务,并讨论了行政复议决定书应否送达第三人。最后,从行政复议法的立法本意和宪法理论依据分析了第三人作为行政复议申请

  • 行政复议申请人的身份和特征

    行政复议申请人的身份和特征,包括其名义、与具体行政行为的利害关系、身份以及申请要求。文章还介绍了行政复议申请人的范围,包括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同时,文章还阐述了行政复议被申请人的身份和认定方式。

  • 被审计单位对财务审计决定的申诉程序

    被审计单位对财务审计决定的申诉程序。被审计单位不服审计决定可通过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进行申诉。行政复议范围包括定性、处理、处罚和暂停拨付款项等具体行政行为。行政复议由广州市审计局或广州开发区管委会等处理。行政复议时限为知道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60日内,期

  • 司法行政机关与律师协会选举的关系
  • 行政复议的附随性受案范围及其具体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
  • 行政诉讼中的认证规则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