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建制沿革

时间:2023-11-23 浏览:77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28174

中国地方行政建制的历史演变

秦朝的郡县制

中国地方行政建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秦朝。在秦统一中国后,全国被划分为36个郡,实行郡县制,这奠定了以中央集权为特征的行政建制。

新中国成立后的调整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地方行政区划和行政建制经历了多次调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9年至1954年

在这个阶段,地方政府机关实行大区、省、县、乡四级体制。

第二阶段:1954年至1966年

在这个阶段,地方政府机关实行省、县、乡(人民公社)三级体制。

第三阶段:1966年至1976年

在这个阶段,行政区划和各级地方政府遭受严重破坏。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全国各地建立了“一元化”的革命委员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无法召开。

第四阶段:1976年至今

从“文化大革命”结束至今,地方政府机关实行省、县、乡三级制和省、市、县、乡四级制同时并存。

结语

中国地方行政建制的演变是对历史的继承和发展,其中央集权一直是其基本特征。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以及历史的变迁,地方行政区划和行政建制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和调整,反映了中国政府对地方行政管理的不断探索和改进。

相关标签: 行政行为的特征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行政赔偿的诉讼程序

    我国行政赔偿的诉讼程序及相关行政复议前置的类型。对于不属于行政复议前置情形的,可以直接提起行政诉讼。行政复议前置的类型包括自然资源所有权确认案件、治安管理处罚案件、纳税争议案件、工伤保险案件和价格违法的处罚等。对审计机关的审计决定不服的,需先向上一级

  • 自由选择制度

    行政管理相对人在面对行政争议时的自由选择制度和复议前置制度。前者允许当事人选择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解决争议,但选定复议后不能再申请诉讼;后者则规定必须先经过行政复议程序,对复议决定不服才可提起诉讼,且需在特定情况下才能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 专利行政复议的定义

    专利行政复议的相关内容。专利行政复议是指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对与专利申请人、专利权人及其他利害关系人产生的争议进行复查并作出裁决的行为。申请复议需满足条件:主观认为权益受侵犯,并在得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的15日内提出。复议由申请人启动,不能由国务院专利

  • 行政主体的重要性及其在行政法中的应用

    行政主体在行政法中的重要作用。由于我国行政机关存在职责不明确的现象,确定行政组织的主体资格是实现依法行政的必要条件。行政主体的概念在行政活动中具有实践意义,它能确定行政行为的效力和行政诉讼的被诉人,保证行政活动的连续性和统一性。

  • 市场管理费纠纷案件中的行政复议问题
  • 政府信息公开的特征
  • 地方性法规备案规定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