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担保法及其适用解释的规定,一般保证的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届满之日起六个月。如果债权人在保证期间内未对债务人提起诉讼或申请仲裁,则保证人免除保证责任。如果债权人提起诉讼或申请仲裁,则保证期间适用诉讼时效中断的规定。
在一般保证的情况下,债权人要起诉保证人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
如果超过起诉保证人的诉讼时效,债权人则无权起诉一般保证的保证人。
担保法明确规定,在一般保证中,当主债务的诉讼时效中断或中止时,起诉保证人的诉讼时效也同时中断或中止。这样的规定保障了主债权人先起诉主债务人,等待判决后再起诉保证人,从而保护了一般保证人先诉抗辩权的行使。
根据担保法解释规定,一般保证的债权人可以将债务人和保证人一并提起诉讼,法院可以将其列为共同被告参加诉讼。然而,在判决书中必须明确指出,如果在对债务人财产依法强制执行后仍不履行债务,保证人才需承担保证责任。这样的规定简化了诉讼程序,但也保障了一般保证人的先诉抗辩权。只有在债务人财产无法全部强制执行时,才可以执行保证人的财产。
一般保证的保证人行使先诉抗辩权后,债权人有义务先对主债务人的财产进行强制执行。如果债权人放弃或怠于行使权利,导致可供执行的财产无法被执行,保证人可以请求法院在提供的可供执行财产实际价值范围内免除保证责任。这样的规定从实体上保障了一般保证人的先诉抗辩权。
综上所述,只有正确理解与应用一般保证的先诉抗辩权,才能充分保障一般保证人的合法权益。
保证人的定义、责任范围及其在法律中的地位。保证人可以为各种形式的债务提供担保,其责任范围与主债务人相当。多个保证人共同承担全部债务责任,但债权人的请求需遵循法律规定。保证人的债务从属于主债务,其追偿权有条件限制。预先行使追偿权需满足特定条件,如债务人
共同保证的效力问题。共同保证在保证人与债权人间的效力适用单一保证的规定,根据是一般保证还是连带责任保证有所不同。对于共同保证在共同保证人间的效力,各国立法不同,共同保证人可能负连带债务、享有分别利益或负单纯保证责任。共同保证在保证人与主债务人间的效力
未经保证人同意转让债权的情况。若担保人未同意债务转让,无需承担保证责任;若债权方提出申请,担保人需在原保证范围内承担责任,除非另有规定。债务人主动提出转让需担保人书面同意。担保人和债权方若达成协议禁止转让,未经同意擅自转让,担保人无需对受让人承担保证
保证人的保证期间以及疫情期间房贷延期的问题。保证人的保证期间由当事人双方约定,如未约定则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六个月。疫情期间,房贷延期时间由借贷双方协商确定,符合条件的借款人可以申请延期,并支付可能的逾期利息。金融机构对受疫情影响的人群在信贷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