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保证责任中,先诉抗辩权只适用于一般保证,而不适用于连带保证。一般保证中,保证人与债务人对债务清偿次序有先后之分,债务人为第一次序,保证人为第二次序。因此,当主债务履行期限届至而债务人未履行债务时,债权人只能先请求债务人履行,保证人没有先诉抗辩权。而在连带保证中,保证人对主债务的履行没有先后次序之分,保证人与债务人属于同一次序,因此保证人也没有先诉抗辩权。
当保证人主张先诉抗辩权时,法官需要判断保证人是否实际享有该权利。根据我国担保法的规定,以下三种情况下一般保证人不享有先诉抗辩权:
债务人的住所发生变更,包括国内迁移和由国内向国外迁移。如果债务人的住所在保证合同签订之前就已经变更,那么债权人愿意承担由此可能引起的不利后果。债权人只有在债务人住所变更导致要求履行债务困难时,保证人才不享有先诉抗辩权。重大困难是一个不确定的概念,需要法官根据案件具体情况自由裁量判断。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担保法的司法解释明确规定,债务人下落不明、移居境外且没有可供执行的财产是重大困难的必要条件。然而,这一解释并不排斥其他可能出现的重大困难情形,法官需要根据立法意图和具体情况作出判断。
当人民法院受理债务人破产案件时,意味着债务人无法清偿全部到期债务,其他民事执行程序被中止。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保证人行使先诉抗辩权,将对债权人造成明显不公。根据我国破产法规定,破产案件受理后即进入破产程序,债权人无法强制执行债务人的财产,因此保证人没有必要行使先诉抗辩权。
先诉抗辩权是保证人的一项民事权利,可以行使也可以放弃。保证人可以在合同订立时明确放弃先诉抗辩权,也可以在合同订立后明确表示放弃。在国外,明示或默示的放弃方式都可以,但我国法律只承认保证人以书面方式放弃。一旦保证人以书面方式放弃先诉抗辩权,就不能再行使该权利。如果债权人要求保证人履行保证义务,而保证人未拒绝而履行了义务,就视为放弃了先诉抗辩权,不能事后以抗辩权为由请求返还。
担保追偿权诉讼时效的计算方法和相关注意事项。担保人行使追偿权的诉讼时效从向债权人承担责任之日起计算,主债务诉讼时效届满后,担保人可主张主债务人的诉讼时效抗辩权。同时存在保证人优先行使追偿权的例外情形。担保人在行使追偿权时需注意诉讼时效的限制,如果未主
保证人的主体资格、保证合同形式、保证方式及保证责任、保证人的先诉抗辩权、金融机构对保证期间的误解原因及对策,以及定期保证费期间与不定期保证责任期的差别。保证人需具备代为清偿债务能力,保证合同需采用书面方式以确保明确性和证据性。一般保证和连带责任保证是
担保人的抗辩权的类型和特征。担保人的抗辩权分为一般抗辩权和专属抗辩权,其中一般抗辩权不受保证责任方式的限制,保证人可以独立行使,目的是保护自身权益并延缓或免除保证责任的承担。而专属抗辩权则是保证人专门享有的对抗债权人之请求权的抗辩权。
担保人在行使先诉抗辩权时需要注意的四个要点,包括保证责任的明确约定、行使时间、行使条件以及先诉抗辩权的效果。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先诉抗辩权的防御性与阻却性、独立性与专属性两个方面的特性。担保人需明确只有在保证合同中明确约定保证人的保证责任为一般保证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