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复议当事人是指在发生行政争议时,为保护自身合法权益,在法定程序下以自己的名义参加行政复议,并受行政机关复议决定约束的组织或个人。行政复议当事人通常包括申请人、被申请人和第三人。
行政复议申请人的范围广泛。根据《行政复议法》第10条的规定:
1) 公民死亡后,其近亲属可以代为申请行政复议。对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其法定代理人可以代为申请行政复议。
2) 法人或其他组织终止后,承受其权利的法人或其他组织可以申请行政复议。
被申请人指的是申请人的对方当事人,即接到复议机关通知参加复议的行政主体。由于行政活动的复杂性,被申请人的情况也相当复杂,一般包括以下几种情形:
1) 对于不服行政机关具体行政行为的相对人,该行政机关是被申请人。
2) 如果两个或两个以上行政机关以共同名义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共同作出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共同被申请人。
3) 对于不服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的申请人,该组织是被申请人。对于不服政府工作部门设立的派出机构依据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的申请人,该派出机构是被申请人。
4) 在行政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被撤销后,继续行使职权的行政机关是被申请人。在实践中,被申请人有三种具体情况:
a) 如果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被合并,合并后的行政机关是被申请人。
b) 如果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被分解,分解后相应的行政机关是被申请人。
c) 如果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被解散,被申请人是解散它的上级行政机关或有权机关指定的其他行政机关。
行政复议中的第三人是指与申请复议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并经复议机关批准参加复议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根据《行政复议法》第10条第3款的规定,其他与申请行政复议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可以作为第三人参加行政复议。
与行政复议当事人法律地位相类似的人包括法定代理人、法定代表人和委托代理人。
行政复议代理人是以行政复议申请人或第三人的名义,在代理权限内进行行政复议活动的人。根据行政复议法第10条的规定,申请人和第三人可以委托代理人代为参加行政复议。
行政不作为类案件的案由确定方法及其适用范围。首先以“诉”作为案由的第一个构成要素,然后加入行政主体类别和不履行特定行政职责或义务作为后续构成要素。具体确定方法以公安机关不履行保护人身权法定职责为例。案由适用范围和确定时间在立案审查阶段,并可根据审理情
税务行政复议的适用范围,包括征税行为、税收保全措施、未及时解除保全措施、强制执行措施等税务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纳税人及其他当事人如认为这些行为所依据的规定不合法,可以向复议机关提出审查申请。摘要的内容涵盖了税务行政复议的主要方面,但不包括规章。
《》已经2007年5月23日国务院第177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7年8月1日起施行。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发挥行政复议制度在解决行政争议、建设法治政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制定本条例。第三人不参加行政复议,不影响行
行政复议申请人,是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行政复议机关提出行政复议申请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同申请复议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其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作为第三人参加行政复议”。从行政复议法的条款看,没有明确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