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送达的主体是行政复议机关,而行政复议申请人、被申请人和第三方向行政复议机关提交行政复议文书或其他文件并不属于送达的行为。
2. 送达的内容是行政复议文书,例如不予受理决定书、行政复议决定书、行政复议申请书副本、通知书等。
3. 送达的对象是行政复议申请人、被申请人和第三方。
4. 送达必须按照法定的程序和方式进行,否则将失去法律效力,无法达到预期的法律效果。
1. 直接送达:即行政复议机关直接将行政复议文书交给行政复议参与人本人、其诉讼代理人或代收人。行政复议参与人一般应采用直接送达方式接收行政复议文书。只有在无法直接送达或直接送达存在困难的情况下,才可以考虑采用其他送达方式。
2. 留置送达:即如果受送达人或其同住的成年家属拒绝接收行政复议文书,送达人可以邀请相关基层组织或所在单位的代表到场,说明情况,并在送达回证上记录拒收原因和日期,由送达人和见证人签名或盖章,将行政复议文书留在受送达人的住所,即视为送达。
3. 委托送达:即行政复议机关委托受送达人所在地的行政机关代为送达。
4. 邮寄送达:即行政复议机关通过邮局,使用挂号信将行政复议文书寄给受送达人。邮寄送达的日期以挂号回执上注明的收件日期为准。
5. 转交送达:即将行政复议文书托付给受送达人所在单位转交给受送达人。
6. 公告送达:即行政复议机关通过张贴公告、登报等方式,公告需要送达的行政复议文书内容,在一定期限后即视为送达。采用公告送达方式并不常见,只有在受送达人下落不明,或其他法定送达方式无法实施的情况下才可以采用。
乡镇人民政府是否可以受理行政复议案件的问题。行政不作为定义为行政主体未履行法定职责的消极行为。乡镇人民政府作为行政机关,具有行政复议职能,并需承担一定的行政复议任务。根据《行政复议法》的规定,不服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的具体行政行为的,可以向直接管理该
申请复议的自然人死亡时行政复议的终止与恢复条件。当有权申请行政复议的公民死亡时,其近亲属可代为申请,并在六十天内参加复议以恢复程序。若无近亲属或未在规定时间确定参加,复议将终止。同时,第三人可参加行政复议,申请人和第三人亦可委托代理人参加复议。
《行政复议法》中关于行政复议第三人的利害关系要求,包括哪些公民、法人或组织可以作为第三人参与行政复议。同时,文章还介绍了行政复议的申请人和被申请人,以及一级复议制度和中国特色的行政终局裁决的相关规定。该制度是为了确保当事人在多数情况下获得最终救济,提
行政复议申请人的身份和特征,包括其名义、与具体行政行为的利害关系、身份以及申请要求。文章还介绍了行政复议申请人的范围,包括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同时,文章还阐述了行政复议被申请人的身份和认定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