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复议中的第三人是指除申请人和被申请人外,与复议案件有利害关系,为维护自己利益而参与复议程序的一种特定当事人。第三人与申请人和被申请人在程序上有所不同,但在性质上具有共性。
行政复议中的第三人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1、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与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
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是指其复议请求不依附于申请人或被申请人,而是独立提出的请求。这种情况主要出现在竞争性许可案件和公平竞争权案件中。例如,在行政许可案件中,A、B、C三个自然人竞争一个执照。行政主体将许可证颁发给A,B不服提起行政复议,要求撤销颁证行为并颁发给自己。在这种复议案件中,A、C为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A倾向于维持颁证行为,支持被申请人的复议请求;C则要求撤销颁证行为,并要求颁发给自己,与被申请人、A、B的主张冲突。尽管与民事诉讼中的第三人概念不同,但行政复议中的第三人的请求具有独立性。
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是指其复议请求不具有独立性,而是依附于申请人或被申请人的复议请求。这种第三人在复议中处于辅助地位,其复议目的是请求复议机关维护申请人或被申请人的复议请求以保护自己的利益。
2、作为行政主体的第三人与作为行政相对方的第三人
作为行政主体的第三人是指其与具体行政行为有关,行政行为由两个以上行政主体共同作出,申请人只针对其中部分行政主体提出复议申请。在这种情况下,原则上应将所有行政主体列为被申请人。然而,如果申请人拒绝追加被告,诉讼中的做法是将应追加的被告作为第三人参加诉讼。在复议中,笔者认为无论是从复议制度的救济性质还是监督性质出发,都应将其追加为复议程序当事人。为了尊重申请人对利益冲突方当事人的追究权利,可以将其定为第三人而不是被申请人,这种身份的区别并不影响复议制度的发挥作用。
作为行政相对方的第三人不具有行政主体身份,而是作为行政管理或服务的对象,其合法权益受到具体行政行为的影响。这类第三人在实际中最为常见。
乡镇人民政府是否可以受理行政复议案件的问题。行政不作为定义为行政主体未履行法定职责的消极行为。乡镇人民政府作为行政机关,具有行政复议职能,并需承担一定的行政复议任务。根据《行政复议法》的规定,不服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的具体行政行为的,可以向直接管理该
行政复议申请人的身份和特征,包括其名义、与具体行政行为的利害关系、身份以及申请要求。文章还介绍了行政复议申请人的范围,包括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同时,文章还阐述了行政复议被申请人的身份和认定方式。
信访复查不受理的解决方法。如果公民对信访部门的决定不服,可申请复查,如信访机关不受理,可向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诉。但需注意,如果信访人对复核意见不服并以同样事实和理由反复投诉,各级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和其他行政机关将不再受理。同时,对于违反规定的行政机关
在行政复议过程中,第三人申请回避的具体法律规定,包括回避的情形、法院的告知义务、回避申请的期间以及申请回避的程序。同时,也详细阐述了第三人在行政诉讼中所享有的诉讼权利,如参诉权利、诉讼主张权利等。这些权利保障了第三人在行政诉讼中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