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贷还贷保证人责任
案情
2007年8月29日,吴某由曹某、阚某提供保证担保,从某农村信用合作社(以下简称农*社)借款5万元,用于扩大养殖规模,约定还款时间为2008年4月26日。合同到期后,吴某因经营不善致无力付还借款本息,保证人曹某、阚某亦未履行保证责任。2008年4月28日,吴某又从农*社借款5万元,借款用途为借新还旧,借款期限自2008年4月28日至2009年2月26日。同日,农*社与吴某、葛某、陈某签订最高额保证合同,约定由葛某、陈某对吴某自2008年4月28日起至2009年2月26日止在农*社办理约定的各类业务实际形成的债权最高余额折合人民币5万元提供担保;保证方式为连带责任保证。
借款合同订立当日,吴某在农*社的要求下,以借款人的身份分别在农*社提供的上述合同及借款凭证上签名,用新贷偿还了2008年4月26日到期的借款5万元。2009年2月26日,新的借款合同到期后,吴某未按约定偿还借款本金5万元及利息,葛某、陈某亦未履行保证义务,农*社经催要未果,诉至法院,要求吴某付还借款本金5万元及利息,葛某、陈某承担连带保证责任。
审理
本案争议的焦点是:被告葛某、陈某是否知道2008年4月28日的借款用于偿还旧贷,其责任应如何承担。
法院经审理认为,农*社与葛某、陈某签订的最高额保证合同虽系双方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但农*社未明示借款的实际用途。农*社主张订立合同前保证人知道这笔贷款的用途是以贷还贷,但两保证人予以否认,农*社未提供保证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以贷还贷的证据,保证人葛某、陈某对此事实真相亦不存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的情形,且旧贷的保证人也不是葛某、陈某,故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十九条第一款“主合同当事人双方协议以新贷偿还旧贷,除保证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的除外,保证人不承担民事责任”的规定,葛某、陈某对此不承担保证责任。因此,农*社要求葛某、陈某承担保证责任的诉讼请求,理由不当,不予支持。法院驳回了农*社要求葛某、陈某承担保证责任的诉讼请求。
评析
“以贷还贷”,在借款合同纠纷案件中已是一个普遍现象,特别是在农村信用合作社的贷款中屡见不鲜。“以贷还贷”又称借新还旧,是指金融机构对已经到期或逾期的贷款,采用与借款人签订新的借款合同的方式,用新发放的贷款清偿陈欠贷款的行为。
在“以贷还贷”合同中,保证人如何承担保证责任?在审判实践中,应分以下几种情况予以认定:
(一)如果保证人对于主合同系“以贷还贷”的事实是明知的,则保证合同有效,保证人应当承担保证责任。
(二)保证人对主合同系“以贷还贷”并不知情,且该保证人不是前一份借款合同的保证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十九条第一款作出了规定:主合同当事人双方协议以新贷偿还旧贷,除保证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的除外,保证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三)保证人对主合同系“以贷还贷”并不知情,但旧贷与新贷的保证人为同一人的,保证人应对新贷承担保证责任。这是因为用新贷偿还旧贷后,致使原来的借款合同履行完毕,从而消灭了保证人对旧贷的保证责任,由保证人承担新贷的保证责任,实质上并没有加重保证人的风险责任,这显然是公平的。因此无论保证人是否知道或应当知道“以贷还贷”的事实,均应对新贷承担保证责任。
本案中,葛某、陈某为吴某的提供担保的意思表示是真实的,但农*社既不能证明两名保证人知道或应当知道以贷还贷的事实,葛某与陈某又不是前一个借款合同的保证人。农*社作为借款合同的债权人,以隐瞒借款真实用途的方法使葛某、陈某在违背其真实意思的情况下,为吴某以贷还贷提供担保,意欲将原来由他人担保的一笔到期无法偿还的债务转嫁到葛某、陈某身上,恶意加重了他们的保证责任,这一行为严重损害了保证人的合法权益。法院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十九条“主合同当事人双方协议以新贷还旧贷,除保证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的外,保证人不承担民事责任。新贷与旧贷系同一保证人的,不适用前款的规定”的规定,判决免除葛某、陈某的保证责任是正确的。
保证人的定义、责任范围及其在法律中的地位。保证人可以为各种形式的债务提供担保,其责任范围与主债务人相当。多个保证人共同承担全部债务责任,但债权人的请求需遵循法律规定。保证人的债务从属于主债务,其追偿权有条件限制。预先行使追偿权需满足特定条件,如债务人
共同保证的效力问题。共同保证在保证人与债权人间的效力适用单一保证的规定,根据是一般保证还是连带责任保证有所不同。对于共同保证在共同保证人间的效力,各国立法不同,共同保证人可能负连带债务、享有分别利益或负单纯保证责任。共同保证在保证人与主债务人间的效力
先诉抗辩权在一般保证和连带保证中的适用范围。先诉抗辩权仅适用于一般保证,不适用于连带保证。同时,本文列举了三种情形下保证人一般不享有先诉抗辩权,包括债务人住所变更导致履行债务困难、人民法院受理债务人破产案件以及保证人书面放弃先诉抗辩权。
未经保证人同意转让债权的情况。若担保人未同意债务转让,无需承担保证责任;若债权方提出申请,担保人需在原保证范围内承担责任,除非另有规定。债务人主动提出转让需担保人书面同意。担保人和债权方若达成协议禁止转让,未经同意擅自转让,担保人无需对受让人承担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