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简介:未明确约定保证方式,应当如何认定保证责任
程某称,2015年1月13日,由杨某、叶某担保,高某向程某借款100000元,约定2016年2月13日偿还。因从2015年1月13日至2016年2月13利息15000元,所以一起打到借款本金里一共是115000元,高某给程某出具借据一枚。后高某于2016年4月份还款65000元,本金还有50000元未付。借款利息高某还到2016年9月份。经程某多次催要,杨某、叶某一拖再拖不予给付,故程某诉至法院要求杨某、叶某连带给付程某借款本金50000元及利息10000元。
法院判决: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经审理查明,程某与杨某、叶某均相识。经陈*国介绍于2015年借给高某100000元,高某自称用于购买校车,此借款由杨某、叶某担保,约定于2016年2月13日还款,并约定利息15000元。高某为程某出具借条一张,载明借款金额115000元,还款时间为2016年2月13日,杨某、叶某在担保人处签名。借款到期后,高某只还款65000元,余款50000元未还。杨某、叶某高某与程某再次约定了余款50000元的还款方式及利息。判决如下:驳回程某的诉讼请求。
律师说法:如何认定本案的保证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第十九条规定:“当事人对保证方式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按照连带责任保证承担保证责任。”第二十四条规定:“债权人与债务人协议变更主合同的,应当取得保证人的书面同意,未经保证人书面同意的,保证人不再承担保证责任。”第二十六条规定:“连带责任保证的保证人与债权人未约定保证期间的,债权人有权自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6个月内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在合同约定的保证期间和前款规定的保证期间,债权人未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保证人免除保证责任”。本案中,程某与杨某、叶某在借条中并未明确约定保证方式,杨某、叶某应为连带责任保证;程某作为债权人并未与保证人杨某、叶某约定保证期间,债权人程*艳应在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六个月内要求保证人杨某、叶某承担保证责任。现程某主张权利已超过该保证期间,杨某、叶某的保证责任已免除。且程某与高某对于余款50000元重新约定的还款方式及利息,因没有保证人杨某、叶某书面同意,保证人杨某、叶某不再承担保证责任,对程某要求杨某、叶某承担保证责任的请求不予支持。
诉讼过程中申请人自愿解除保全措施或申请撤诉的情况,以及被申请人提供财产担保和其他应解除保全措施的情形。当申请人提出解除保全措施或撤诉并得到法院许可时,保全措施目的已不存在,法院应及时解除诉前保全。同时,法院应严格审查被申请人提供的担保,担保可以是现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的相关规定。主要内容涉及保证人在债务承担、一般保证、连带责任保证和最高额保证等不同情况下的保证期间及其责任。在债务转让、债权转让和主合同变动等情况下,保证人的责任也有所不同。此外,还规定了保证期间的特殊情形如中断、中止和延长等不受
连环追尾相撞情况下各方责任的确定和划分。根据不同情形和机动车驾驶人的过错程度,确认相应责任。在高速连环追尾中,后车多数情况下需承担主要责任。同时,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会根据当事人的行为对事故的作用和过错程度来确定责任。专业律师可提供更详细的法律建议。
《担保法》第26条规定,连带责任保证的保证人与债权人未约定保证期间的,债权人有权自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6个月内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担保法解释第三十二条保证合同约定的保证期间早于或者等于主债务履行期限的,视为没有约定,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