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强制执行权的分配模式与其性质并不完全等同。从模式上推导出性质是不科学的。性质更多的是从理论上进行探讨,是从应然的角度上讲的,而分配模式则是一种已经存在的实然的东西。因此,我们不能轻率地从我国的行政强制模式上得出行政强制执行权是一种司法行政权的结论。
判断一种权利的性质,不是看这种权利是由谁行使的,而是看它的属性。我国法律将行政强制执行权既赋予了行政机关,也赋予了人民法院。因此,行政强制执行权既是一种行政权,又是一种司法权的结论在理论上是难以成立的。
行政行为一经做出就具有公定力、执行力、确定力、拘束力。在非诉行政执行中,虽然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机关申请执行其具体行政行为的案件后,会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但是这种审查有两种结果,一是予以强制执行,二是不予执行。这两种结果都不会在行政机关和相对人之间形成新的权利义务关系。行政强制执行权属于行政权的范畴,是行政行为的延续,同时,这也是对于行政权完整性、独立性的要求。
从权力分立的学说上看,行政权是一种执行的权力,司法权是一种解决纠纷的权力。行政是对法律的执行,而行政强制执行是对具体行政决定的执行。强制执行的权力具有潜在性,当相对人能够自觉地履行具体行政行为所赋予的义务时,行政强制执行权就无法表现出来。如果相对人拒绝履行,法律就赋予了国家机关的行政强制执行权来实现具体行政行为所确定的相对人的义务。因此,行政强制执行权是行政权的一部分。
综上所述,法院的参与并不能就认定行政强制执行权为一种司法权,可以将法院的行为理解为一种监督的权力。
捕杀行为并不属于我国行政强制法规定的行政强制措施之一。行政强制措施包括限制公民人身自由、查封场所、设施或财物、扣押财物、冻结存款等。根据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特定行政强制措施,但捕杀行为不在其列。
行政处罚的执行及行政强制执行权的有关内容。行政机关在行使强制执行权时需遵守法律规定,其范围因法律而异。我国以人民法院为主体的强制执行机关规定了行政机关的强制执行权限。当行政处罚决定难以执行时,需申请法院执行或自行执行。此外,只有公安机关可限制人身自由
行政强制措施的实施条件和主体限制。行政强制措施只能在特定情况下实施,并且必须符合法定程序和条件。行政机关必须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实施,并不得超出其职权范围,其实施主体是具有资格的行政执法人员或集中行政处罚权的机关。行政强制措施的目的是维护法律的实
我国行政强制法中关于扣押与扣留的规定。行政强制措施包括限制公民人身自由、查封场所、设施或财物、扣押财物等类型。行政强制措施必须由法律设定,其他规范性文件不得设定。因此,扣押和扣留属于行政强制措施的一种类型,且必须在法律明确规定的范围内采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