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政强制措施的设定和实施必须依据法律的授权,按照法律规定的权限、范围、条件和程序进行。禁止违法或不当地强制征收财产、强制征用设施、强制冻结存款、强行扣押物品、强制隔离人员、强制押解出境等行为。违反此原则将给公民、企业或组织带来严重伤害,并承担法律责任。
行政强制措施的设定和实施应当适当,并符合合理性原则。非强制手段应优先考虑,只有当非强制手段无法达到行政管理目的时,才可实施行政强制措施。在实施行政强制时,应尽可能采取最小伤害的方式。查封、扣押仅限于涉案的场所、设施或财物,不得涉及与违法行为无关的场所、设施或财物,以及公民个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的生活必需品。
法律的功能包括规范、引导和惩罚,其中引导和惩罚是最常用且较为有效的手段,两者相辅相成、高度统一。行政强制的目的在于督促义务人履行义务、制止危害、保全证据等,并非直接或间接施加作用力于相对人的财产或人身。因此,应坚持教育与强制相结合的原则。
禁止谋利原则是公务廉洁性的基本要求。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利用强制权谋取单位或个人的利益,也不得将行政强制作为谋取利益的工具。若动用行政强制权谋取私利,则背离了行政权力的公共利益宗旨,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国务院在《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中明确将程序正当作为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执法人员在实施行政强制时,应严格遵循法定程序,保障行政管理相对人和利害关系人的知情权、参与权和救济权。当事人应具有陈述、申辩权,同时享有行政复议或诉讼权以及行政赔偿权。这也是正当程序原则的体现。
行政机关申请执行具体行政行为所需的条件,包括符合法律规定的具体行政行为、已经生效并具有可执行内容、申请人是行政机关或授权组织等。同时,还提到了关于拒绝履行判决、裁定的相关措施,包括罚款、司法建议等。文章旨在明确行政机关在申请强制执行时需遵循的条件和相
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的法律制度。行政强制措施是预防和控制危害社会行为的暂时性限制措施,特征是强制性和预防性。行政强制执行是迫使不履行行政义务方履行的行为,特征是强制执行权和国家机关的执行主体。我国行政强制执行制度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为原则,兼顾行
人民法院对行政机关迟延罚款的相关内容。迟延罚款是行政机关在规定期限内不履行法律文书指定义务时的临时强制措施,适用于有能力但故意不履行的情况。罚款按日计算,具体数额由人民法院根据情况确定。迟延罚款是一种督促性强制执行措施,旨在促使行政机关履行义务,取得
证据先行登记保存和行政强制措施的含义及区别。证据先行登记保存是行政机关在证据可能灭失或难以获取时采取的措施,旨在更好地获取证据;而行政强制措施则是制止违法行为、避免危害等的暂时性控制行为。两者的区别在于控制方式、行为性质和功能设定不同。证据先行登记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