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行政强制措施的实施必须依据相关立法的授权。相关立法应当明确规定行政强制措施的方式、对象、范围、条件、实施程序和法律救济途径。未经立法授权,任何行政机关均不得擅自采取强制措施。
(2)行政机关在实施行政强制措施时,必须在法定条件下使用法定方法。如果可以采取其他替代方法而不会危害公共利益和法律实施,就应当避免直接采取行政强制措施。若能采取对当事人危害较小的强制方式,则不得采取危害严重的强制方法。
(3)行政机关必须在法定时间内采取和维持行政强制措施。一旦限定期限结束或必要性消失,就必须及时解除或停止实施行政强制措施,不得继续维持和延续。已经实施的行政强制措施不得重复采取。
(4)行政机关在实施行政强制措施时,必须按照法定程序制作行政决定文书和记录实施过程的行政文书,并交付给当事人或其亲属。若因应急需要未履行法定手续,应在应急情况消除后及时补办相关法定手续。
(5)实施行政强制措施时,必须尊重当事人的基本人权和合法权益。行政机关应当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告知当事人享有的程序权利和救济权利。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第九条的规定,行政强制措施的种类包括: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第十条的规定,行政强制措施必须由法律设定。对于尚未制定法律且属于国务院行政管理职权事项的,可以通过行政法规设定除法律规定的行政强制措施以外的其他行政强制措施。对于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且属于地方性事务的,可以通过地方性法规设定本法第九条第二项、第三项的行政强制措施。非法律、法规的其他规范性文件不得设定行政强制措施。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第十一条的规定,法律对行政强制措施的对象、条件、种类作了规定时,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不得扩大规定。若法律未设定行政强制措施的,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不得设定行政强制措施。但是,若法律规定特定事项由行政法规规定具体管理措施,则行政法规可以设定除法律规定的行政强制措施以外的其他行政强制措施。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第十二条的规定,行政强制执行的方式包括: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第十三条的规定,若法律未规定行政机关强制执行的,作出行政决定的行政机关应当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第十四条的规定,起草法律草案、法规草案并拟设定行政强制措施的起草单位应当采取听证会、论证会等形式听取意见,并向制定机关说明设定该行政强制措施的必要性、可能产生的影响以及听取和采纳意见的情况。
税务行政复议的范围和管辖问题。申请人可以向复议机关提出行政复议申请,对税务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如征税行为、税收保全措施、强制执行措施等不服。同时,也涉及了对税务机关不予办理或答复等行为的不满。申请复议时,可提出对国家税务总局等部门规定的审查申请。管辖方
公安交通行政强制措施的法律性质,包括其作为行政强制执行手段的目的和具体措施。文章还介绍了滞纳金的法律定义和适用范围,并指出滞纳金在民事领域将被违约金所取代。
公司强制消费的法律处理方式及强制交易行为的定义、分类和应对措施。对于公司的强制消费行为,消费者有权拒绝,轻微情节可依法给予拘留或罚款,严重情节则可能面临刑事责任。强制交易行为包括公用企业限定购买行为、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滥用行政权力限定购买行为以及销售搭
《行政诉讼法》中规定的可以起诉的行政强制措施有两类,包括针对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针对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强制措施。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可以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被告为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文章还介绍了关于共同诉讼、第三人参加诉讼、诉讼代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