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处罚是对违反行政法律规范行为的一种制裁,属于一种制裁性措施。而行政强制执行不是制裁,它的本质是一种执行行为,不以设定新的义务为目的。当相对方开始履行或应允履行行政处理决定或义务时,强制执行措施应该停止。
行政强制执行的目的是为了促使被强制人履行法定义务。而行政处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惩戒行政违法行为。
行政强制执行除了由行政机关实施外,还主要由人民法院依行政机关的申请而实施。而行政处罚只能由行政机关或法定组织实施。
行政强制执行是指行政主体针对负有履行行政法上的财产义务而拒不履行的情况,依法采取的强制手段。直接强制执行包括划拨、收缴和拍卖等措施。间接强制执行包括代履行和执行罚。
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都属于行政强制,都采取一定的强制性措施,但是它们之间仍然存在明显的区别:
行政强制执行的目的是强制相对人履行义务或达到与履行义务相同的状态。而行政强制措施的目的是使相对人的人身和财产保持一定的状态,以预防、制止或控制正在发生或可能发生的违法行为或危险状态。
行政强制执行的前提是法定义务人不履行法定义务。而行政强制措施不以行政相对人不履行法定义务为适用条件,而是以危害社会的行为或事件的发生为前提。
行政强制执行的起因只能是义务人负有不作为义务而作为,或负有作为义务而不作为的行为。而行政强制措施的起因可以是危害社会的行为,也可以是危害社会的某种事件的发生,甚至是某种状态的出现。
行政强制执行的实施主体包括行政机关和人民法院。而行政强制措施的实施主体只有行政机关。
行政强制执行的结果是义务人履行义务或达到与履行义务相同的状态。而行政强制措施在情况调查清楚后,如果认定不需要继续实施,则应解除强制并恢复原状;如果认定需要继续实施强制措施,则应根据法律采取相应的处理决定。
税收强制执行措施的对象及程序要求。对象包括未按规定缴纳税款的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未按规定期限缴纳所担保税款的纳税担保人,以及对税务机关处罚决定逾期不申请行政复议或不履行义务的当事人。程序上,税务机关需在责令期满后发出催缴税款通知书,若纳
行政强制执行的法律规范及其在不同国家的执行差异。我国行政强制执行的规范分散,导致立法统一性和执法模糊性。不同国家在执行权力分配和法律救济机制上存在差异,如英美主要由司法机关执行,我国则是法律授权的由行政机关执行,法律未授权的由法院执行。我国的行政救济
行政诉讼法和行政强制法中关于提起诉讼和申请强制执行的时间限制。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在知道行政行为后6个月内应提起诉讼,而行政机关在当事人不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诉讼且不履行行政决定后,可在满6个月后的3个月内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此外,申请强制执行需提交相关
行政处罚的法律规定及其滞纳金的免除条件。介绍了行政处罚的定义和罚款措施,指出滞纳金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免除。行政机关执行行政强制措施时,可与当事人达成协议分期执行罚款或滞纳金,并可在当事人消除危害后果后减免。当事人对加处滞纳金的决定不服,可申请行政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