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担保法》第12条的规定,当同一债务有两个以上的保证人时,保证人应按照保证合同约定的保证份额承担保证责任。如果没有约定保证份额,保证人将承担连带责任,债权人有权要求任何一个保证人承担全部保证责任,而保证人则有义务担保全部债权的实现。已经承担保证责任的保证人有权向债务人追偿,或者要求承担连带责任的其他保证人偿还其应承担的份额。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0条2款的规定,连带共同保证的保证人在承担保证责任后,如果无法向债务人追偿一部分债务,则各连带保证人应按照内部约定的比例分担该部分债务。如果没有约定,各连带保证人应平均分担。
根据《合同法》第一百九十八条的规定,贷款人在订立借款合同时可以要求借款人提供担保。担保的具体规定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的规定。
根据《担保法》第十七条的规定,当事人在保证合同中约定,债务人无法履行债务时,保证人应承担保证责任,这被称为一般保证。一般保证的保证人在主合同纠纷未经审判或仲裁,并且在依法强制执行债务人财产仍无法履行债务之前,可以拒绝承担保证责任。
根据《担保法》第十八条的规定,当事人在保证合同中约定保证人与债务人对债务承担连带责任,这被称为连带保证责任。如果连带保证责任的债务人在主合同规定的债务履行期届满后仍未履行债务,债权人可以要求债务人履行债务,也可以要求保证人在其保证范围内承担保证责任。
根据《担保法》第十九条的规定,如果当事人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保证方式,将按照连带责任保证承担保证责任。
我国关于担保人责任分担的法律条文,对于承担了保证责任的保证人能否向其他连带共同保证人追偿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在连带共同保证中,未约定保证份额的保证人承担连带责任,已承担保证责任的保证人有权向其他连带保证人追偿其应当承担的份额,不受债权人是否向未承担责任
担保人的抗辩权的类型和特征。担保人的抗辩权分为一般抗辩权和专属抗辩权,其中一般抗辩权不受保证责任方式的限制,保证人可以独立行使,目的是保护自身权益并延缓或免除保证责任的承担。而专属抗辩权则是保证人专门享有的对抗债权人之请求权的抗辩权。
共同保证的成立方式和特征。共同保证可以通过约定保证和法定保证产生,主要通过合同方式产生。对于是否多个保证合同构成共同保证,存在不同观点。德国法认为只有对同一债务的同一部分进行保证才构成共同保证,是狭义理解;而英国法认为基于同一或不同保证合同按份承担保
中国《担保法》中关于保证期间是否可以中断的问题。保证期间可以中断,如果债权人对债务人提起诉讼或申请仲裁,保证期间将适用诉讼时效中断的规定。保证期间具有积极效力和消极效力,旨在平衡债权人和保证人的利益,确保责任的有效履行并在一定条件下减轻保证人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