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行政与行诉 > 行政诉讼法 > 行政管辖 > 行政诉讼指定管辖时间是什么时候

行政诉讼指定管辖时间是什么时候

时间:2024-12-16 浏览:33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32149

行政诉讼指定管辖时间的规定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二十二条的规定,当人民法院发现受理的案件不属于本院管辖时,应当将案件移送给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并由受移送的人民法院予以受理。如果受移送的人民法院认为该案件不属于本院管辖,依照规定应当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指定管辖,而不可再自行移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二十三条的规定,如果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因特殊原因无法行使管辖权,上级人民法院可以指定管辖。

当人民法院对管辖权发生争议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争议双方应当通过协商解决。如果协商不成,应当向它们的共同上级人民法院报请指定管辖。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上级人民法院有权审理下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行政案件。下级人民法院对自己管辖的第一审行政案件认为需要由上级人民法院审理或指定管辖的,可以向上级人民法院报请决定。

行政诉讼指定管辖的条件

行政诉讼指定管辖的条件包括:

一、因特殊原因导致有管辖权的法院无法行使管辖权

这里指的是明确的管辖权由于以下特殊原因无法行使:

  1. 事实原因:例如自然灾害、战争、意外事故等不可抗拒的客观事实导致法院无法实际行使职权;
  2. 法律原因:例如当事人申请回避或法院订立规则,使得有管辖权的法院在法律上无法审理或继续审理本案。

二、法院之间对管辖权发生争议

如果下级法院之间就特定行政案件的管辖权发生争议,应当进行互相协商。如果协商不成,可向它们共同的上一级法院报请,由该上一级法院以指定形式解决管辖冲突或争议。在实践中,主要存在以下情况:

  1. 积极冲突:即两个以上法院都认为自己拥有对本案的管辖权;
  2. 消极冲突:即两个以上法院都认为自己对本案无管辖权,应由对方法院受理。

涉外行政诉讼的特征

涉外行政诉讼具有以下特征:

1.主体的涉外性

涉外行政诉讼的涉外性表现在主体的涉外性。行政诉讼的被告只能是我国国家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而行政诉讼的原告和第三人中至少有一方必须是外国人或外国组织,才能构成涉外行政诉讼。

2.行政诉讼发生地点的特定性

涉外行政诉讼除了具备主体的涉外因素外,还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1. 具体行政行为必须发生在我国领域内,是我国主权范围内的事项,由我国的国家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处理;
  2. 外国当事人在我国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或参加在我国法院进行的行政诉讼。

3.原则和制度的特殊性

涉外行政诉讼与一般行政诉讼有许多不同之处,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10章对涉外行政诉讼的特点作了特别规定。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