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管辖的特征是:
(1)它是划分法院之间的权限分工。行政诉讼管辖仅仅是指法院之间对行政争议、行政案件的管辖的权限的划分,专门法院不受理行政案件。行政案件概属普通的人民法院管辖。
(2)它是上下级法院、同级法院彼此之间受理与审判行政案件的权限分工。
(3)它是关于受理第一审行政案件的权限分工。不包括第二审及再审的问题。因为第二审是依审判在程序上的继续与延伸。
管辖权与审判权。行政审判权是法律赋予法院的审理与裁判行政案件的权力,主管权、管辖权、裁判权、诉讼指挥权、强制执行权等内容。
管辖与主管。行政诉讼的主管,是指法院有权审理行政案件的范围,它所要的是法院与其他国家机关之间关于处理行政争议的权限划分的问题,而管辖所要解决的是法院主管前提下和范围内,在法院系统内彼此之间审理案件的权限分工。
管辖与主审。主审是指在法院内部应由哪一个审判机构具体负责审理行政案件,而管辖所要解决的则是此法院或彼法院审理的问题。
行政诉讼管辖的种类
行政诉讼的管辖分为:级别管辖与区域管辖;法定管辖与裁定管辖;共同管辖与单一管辖。
(一)级别管辖与区域管辖
划分这类管辖的标准在于:确定管辖法院是在上下级之间的权限分工还是同级而不同区域法院之间的权限分工。
(1)级别管辖。它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不同审级法院之间管辖权的划分。级别管辖在规定方式上采用了“列举式”与“概括式”两种。对中级法院管辖的其中一部分用了“列举式”,如海关案件、专利权案件等。
级别管辖另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法律关于级别管辖的规定,充分体现了原则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
(2)区域管辖。它要确定的是,一个行政案件应当由哪一个地区的法院受理的问题。其标准是诉讼当事人或诉讼标的物与法院辖区的关系。
(二)法定管辖与裁定管辖
法定管辖,是指由法律规定的标准直接确定的诉讼管辖,而裁定管辖,则是指在特殊情况下,由法院根据诉讼法的有关规定,以移送、指定等行为确定的诉讼管辖。裁定管辖包括指定管辖、管辖权转移和移送管辖三种。
研究这种分类的意义是:其一,法定管辖是管辖的一般原则与主要形式,而裁定管辖是特殊情况下的一种例外或补充形式。其二,法定管辖可以被法院的行为(移送、转移、指定)所改变,而裁定管辖则不可以被法定管辖所调整。
(三)共同管辖与单一管辖
这种划分是按照有管辖权的法院数量确定的。共同管辖,就是两个以上法院同时对一个案件均有管辖权,由于两个以上法院均有管辖权,因此就给当事人即原告留下了自由选择的空间,而单一管辖则是只有一个法院有管辖权,当事人没有自由选择余地。
行政案件的指定管辖及其条件。指定管辖发生在两个以上行政机关对行政处罚管辖问题存在纠纷或者因特殊情况无法行使管辖权时,由上级机关确定由谁管辖。管辖争议源于行政机关职责不清,社会生活、公共事务的管理交叉,权责不明确。在行政处罚实践中,因法律、法规规定存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不予受理裁定书的适用情形和相关法律规定。人民法院在特定情形下会作出不予受理的裁定,如案件属于行政诉讼范围、有书面仲裁协议、应由其他机关处理、不属于本院管辖、对已生效判决等起诉等。同时,法律规定保障当事人的起诉权利,不符合
行政诉讼管辖制度的意义与功能,包括合理分配审判资源、确保行政案件的公平审理等。同时,阐述了行政诉讼异地交叉管辖的重要性,其能保障人民法院独立行使行政审判权,维护当事人平等参与诉讼的原则和利益。异地交叉管辖还有利于人民法院公正审判行政案件,保障法官独立
行政受害人如何要求赔偿的法律咨询。律师指出,受害人应递交申请书并载明相关事项,包括个人或组织的基本信息、具体要求、事实根据和理由等。同时,提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中关于案件管辖的规定,包括基层法院、中级法院、高级法院以及最高院的管辖范围,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