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D四公司参加了S省采购中心举办的政府采购活动,其中A公司中标。B公司对A公司提供的产品质量不合格,不符合招标要求提出质疑,并向S省采购中心提出异议。S省采购中心对此作出答复后,B公司又向S省财政厅投诉。随后,S省财政厅做出了驳回B公司异议的行政处理决定。B公司对此决定不服,向S省财政厅住所地所在的J区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在J区人民法院准备开庭审理的前一天,B公司以需到外地取证为由申请法院延期审理,但法院未予准许。次日开庭前,B公司向J区人民法院提出管辖权异议。
对于B公司是否有权提出管辖权异议,J区人民法院存在两种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B公司向J区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以下简称《行诉法》)关于管辖的相关规定,一旦起诉,B公司就无权提出管辖权异议。如果案件不属于J区人民法院管辖,只能由J区人民法院依职权审查后移送或报请其上级法院指定管辖。此外,赋予原告提出管辖权可能导致原告滥用权力。
另一种观点认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行诉法解释》)第十条第一款的规定,当事人有权在接到人民法院应诉通知之日起10日内以书面形式提出管辖权异议。因此,当事人包括原告、被告和第三人均有权提出管辖权异议。这一解释与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编写的《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释义对该条的解释相符:“提出管辖异议的人必须是本案的当事人;当事人应当在接到人民法院参加诉讼的通知之日起10日内提出,期限内未提出的,应当视为当事人对管辖权无异议”。
确定行政诉讼地域管辖权的原则。包括行政主体独占行使管辖权、便利行使管辖权和有效行使管辖权的原则。同时,也阐述了确定行政诉讼级别管辖的原则,县、市级行政主体处理行政事务为主,省级以上行政主体进行业务政策领导,并存在例外情形应以法律、法规为准。
A县某种业经营部经销的杂交水稻种子名称与审定名称不符,被A县工商局认定为假种子并进行处罚的案件。争议焦点在于是否属于一事再罚。作者认为该案属于一事再罚,因为农大公司在不同地区的销售行为涉及使用未经审定的品种名称,已经受到B县工商局的行政处罚。尽管A县
行政诉讼的一般地域管辖及其特殊性。行政诉讼地域管辖不同于民事诉讼的“原告就被告”原则,需考虑原告参与诉讼和法院调取证据的特殊性。根据《行政诉讼法》第17条规定,行政案件由最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法院管辖,复议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也可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法院受理行政诉讼案件后,符合立案条件的应该立即立案,不能当场决定的,应收到起诉书七天内决定。不符合起诉条件的,作出不予立案的裁定。其他诉讼主体或诉讼外主体即使有不同意见,仍不构成法律上的管辖权异议主体。(三)管辖权异议必须在法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