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管辖是指人民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行政案件的职权分工,是一项关于划分人民法院之间职权范围的制度。根据不同的标准,行政诉讼的管辖可以分为不同种类。
行政诉讼的管辖可以根据是否由法律直接规定为标准,分为法定管辖和裁定管辖。
法定管辖是指法律明确规定行政案件由哪一个法院行使管辖权。在法定管辖中,根据法院对行政案件的纵横管辖关系不同,又可以分为级别管辖和地域管辖。
裁定管辖是指由法院作出裁定或决定,以确定具体案件的管辖权。根据管辖的决定方式不同,裁定管辖又可以分为指定管辖、移送管辖和管辖权的转移。
行政诉讼关于管辖的确定,应当遵守以下几个原则:
1. 便利诉讼原则:为了方便审判和执行,行政诉讼的管辖应当尽可能简便。
2. 便于公正审理原则:行政诉讼的管辖应当有利于公正审理案件,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3. 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原则:行政诉讼的管辖应当既遵循一定的原则,又具备一定的灵活性,以适应不同案件的特点和需要。
行政诉讼管辖异议,又称行政诉讼管辖权异议,是指当事人认为受诉人民法院对该行政案件无管辖权,而向受诉人民法院提出的不服该法院管辖的意见或主张。
《行政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1999年5月颁布)均未对管辖异议制度作出规定。在司法实践中,法院一般适用《民事诉讼法》第38条有关管辖异议的规定来处理管辖异议问题。
直至2000年3月,最高人民法院在《行政诉讼法解释》中才对管辖异议作出了补充规定,确立了行政诉讼管辖异议的规则。
确定行政诉讼地域管辖权的原则。包括行政主体独占行使管辖权、便利行使管辖权和有效行使管辖权的原则。同时,也阐述了确定行政诉讼级别管辖的原则,县、市级行政主体处理行政事务为主,省级以上行政主体进行业务政策领导,并存在例外情形应以法律、法规为准。
A县某种业经营部经销的杂交水稻种子名称与审定名称不符,被A县工商局认定为假种子并进行处罚的案件。争议焦点在于是否属于一事再罚。作者认为该案属于一事再罚,因为农大公司在不同地区的销售行为涉及使用未经审定的品种名称,已经受到B县工商局的行政处罚。尽管A县
行政诉讼的一般地域管辖及其特殊性。行政诉讼地域管辖不同于民事诉讼的“原告就被告”原则,需考虑原告参与诉讼和法院调取证据的特殊性。根据《行政诉讼法》第17条规定,行政案件由最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法院管辖,复议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也可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法院受理行政诉讼案件后,符合立案条件的应该立即立案,不能当场决定的,应收到起诉书七天内决定。不符合起诉条件的,作出不予立案的裁定。其他诉讼主体或诉讼外主体即使有不同意见,仍不构成法律上的管辖权异议主体。(三)管辖权异议必须在法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