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第12条规定,人民法院不受理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提起的诉讼。国家行为是指由有权代表整个国家的特定国家机关以国家名义实施的国家统治行为。这些行为与纯粹的行政机关具体行政行为不同,其权力具有国家的整体性和统一性,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整体利益,因此不属于人民法院的司法审查范围。
抽象行政行为是行政机关针对广泛、不特定对象作出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政行为。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抽象行政行为不能被提起诉讼。这是因为确认抽象行政行为是否正确合法并予以撤销、改变的权力,只能属于国家权力机关或上级行政机关;同时,抽象行政行为针对的是较大范围的广泛对象。
行政机关对其工作人员的奖惩、任免等决定属于内部具体行政行为,是行政机关内部人事管理决定。由此引起的行政纠纷应由行政机关自行处理解决,人民法院不予干预。
对于法律规定由行政机关最终裁决的具体行政行为引起的行政案件,人民法院不再受理。这意味着对于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已通过法律授予行政机关最终裁决权的行政案件,人民法院无权进行审理。目前我国已有四部法律授予行政机关对行政案件最终裁决权。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被侵害人的利益如果是由行政机关造成的,可以提起行政诉讼请求法院撤销行政处罚决定,如果不是行政机关造成的,提起民事诉讼维护自己利益。除前款规定外,人民法院受理法律、法规规定可以提起诉讼的其他行政案件。
国家行为是指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国防部、外交部等根据宪法和法律的授权,以国家的名义实施的有关国防和外交事务的行为,以及经宪法和法律授权的国家机关宣布紧急状态、实施戒严和总动员等行为。国家行为又称政治行为,具有高度的政治性,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追究
我国《行政诉讼法》除明确规定了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各种各类行政案件之外,还专门规定了人民法院不予受理的几类事项,这就使行政诉讼受案与不受案的界限更加明确,使人民法院对行政案件受理和审判的权限更为清楚,也十分便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具体掌握,以免发
级别管辖是指人民法院上下级之间受理行政诉讼的分工和权限。它依据人民法院组织系统来确定上下级人民法院对第一审行政案件的管辖权。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第一审行政案件,即管辖除中级、高级以及最高人民法院管辖的特殊的第一审行政案件以外的所有行政案件。最高人民法院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