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行政与行诉 > 行政诉讼法 > 行政诉讼证据 > 行政诉讼证据中的书证是如何判断的

行政诉讼证据中的书证是如何判断的

时间:2024-06-28 浏览:2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32468

行政诉讼证据的评判标准

一、证据的合法性审查

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第五十五条规定,法庭在审查证据时应当考虑以下方面:

(一)证据是否符合法定形式;

(二)证据的取得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和规章的要求;

(三)是否存在其他违法情形,可能影响证据的效力。

二、证据的真实性审查

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第五十六条规定,法庭在审查证据真实性时应当考虑以下方面:

(一)证据形成的原因;

(二)发现证据时的客观环境;

(三)证据是否为原件、原物,复制件、复制品与原件、原物是否相符;

(四)提供证据的人或者证人与当事人是否具有利害关系;

(五)其他可能影响证据真实性的因素。

行政诉讼证据的特点

行政诉讼证据是指在行政诉讼中用以证明案件事实情况的一切材料和事实。

行政诉讼证据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行政诉讼证据的最终目的是证明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

2、行政诉讼被告必须承担证明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合法的法定举证责任。

3、行政诉讼被告不得自行向证人和原告收集证据,律师也不得自行向原告和证人收集证据。

4、人民法院在行政诉讼中有收集证据的权力,但无收集证据的义务,其主要任务是审查判断证据。

行政诉讼证据的分类

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第三十一条的规定,行政诉讼证据可以分为以下七类:

1、书证:即以文字、符号、图案等所记载的内容表达的与案件事实有关的人的思维或者行为的书面材料。

2、物证:即以物品、痕迹等客观物质实体的外形、性状、质地、规格等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

3、视听资料:即以录音、录像、扫描等技术手段记录的声音、图像及数据等转化为物理信号的证据。

4、证人证言:即直接或间接了解案件情况的证人向法院所作的陈述,包括出庭陈述和书面证言。

5、当事人陈述:即本案当事人在诉讼中就案件事实向法院所作的陈述和承认。

6、鉴定结论:即具有专业技术特长的鉴定人利用专门的仪器设备就与案件有关的专门问题所作的技术性结论。

7、勘验笔录、现场笔录:勘验笔录是指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或法院审判人员对与行政案件有关的现场或物品进行勘察、检验、测量、绘图、拍照等所作的记录;现场笔录是指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对与行政案件有关的现场情况及其处理所做的书面记录。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一、证据提交规定

    行政诉讼中的证据提交规定、举证责任及庭审程序。被告可在第一审程序中经法院准许补充证据,但不得自行向原告和证人收集证据。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起诉时需提供符合起诉条件的证据材料。行政赔偿诉讼中,原告需提供证据来证明损害事实。庭审是行政诉讼第一审程序中最基

  • 行政诉讼证据的定义与特点

    行政诉讼证据的定义、特点以及其在行政诉讼法中的效力和法庭对证据的认定与更正。行政诉讼证据需具备客观性、相关性和合法性,行政诉讼的特点包括事实判断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等。在行政诉讼法中,证据原件的效力有明确的等级规定,法庭在认定证据时需遵循一定的程

  • 行政诉讼证据种类

    行政诉讼中的证据种类。包括书证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当事人陈述、鉴定结论以及勘验笔录和现场笔录等。这些证据种类在行政诉讼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评估案件事实和作出判决的重要依据。

  • 行政诉讼证据的证明对象与证据能力

    行政诉讼证据的证明对象与证据能力。证明对象主要集中在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是整个证据制度的核心。行政诉讼证据必须具备合法性、客观性和关联性。证据主要来自行政程序,主要由被诉行政主体提供,并必须遵循先取证、后裁决的规则。与刑事诉讼和民事诉讼不同,行政诉

  • 提供行政诉讼证据的要求有哪些
  • 行政诉讼证据的辨认和核实发生在哪个阶段
  • 行政诉讼证据审查有什么规则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