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事人可以委托专业律师作为代理人进行诉讼,代理人有权代表当事人进行法律行为。
当事人或代理人认为法官、审判员、书记员等审判人员存在可能影响公正审判的情况时,可以申请其回避。
在庭审过程中,原告和被告有权进行辩论,通过陈述事实、提出证据和法律理由来支持自己的主张。
当事人对一审判决不服时,可以向上级法院提起上诉,请求对判决进行复审。
原告在诉讼中可以申请法院对被告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停止执行,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原告有权放弃、增加或变更诉讼请求,并可以申请撤诉,以调整诉讼的内容和目的。
被告有权变更或撤销自己所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但无权提起反诉。
当事人或代理人有权向证人、鉴定人和勘验人员发问,以获取相关证据或信息。
当事人或代理人有权查阅庭审材料,了解案件的进展和相关证据。
当事人有权向人民法院申请采取证据或财产保全措施,以确保诉讼过程的公正性和执行判决的有效性。
行政诉讼中的证据提交规定、举证责任及庭审程序。被告可在第一审程序中经法院准许补充证据,但不得自行向原告和证人收集证据。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起诉时需提供符合起诉条件的证据材料。行政赔偿诉讼中,原告需提供证据来证明损害事实。庭审是行政诉讼第一审程序中最基
我国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中证据交换的时间安排。证据交换时间通常在答辩期届满后、开庭审理前,可由当事人协商、人民法院指定或延期举证。在行政诉讼中,被告需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10日内提供证据。证据交换时间的灵活性允许人民法院根据案情和证据数量组织当事人在
行政诉讼证据的定义、特点以及其在行政诉讼法中的效力和法庭对证据的认定与更正。行政诉讼证据需具备客观性、相关性和合法性,行政诉讼的特点包括事实判断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等。在行政诉讼法中,证据原件的效力有明确的等级规定,法庭在认定证据时需遵循一定的程
无证房屋拆迁补偿比有证房屋低的问题。对于无房产证的合法建筑,如果当事人对补偿不满意,可以选择不签订征收补偿协议,并提起行政诉讼来维护自己的权益。文章还介绍了拆迁补偿协议的相关法律规定和无效判定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