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无证据能力
证据能力是指证据作为定案依据时所应具有的性质,也称为证据资格或者证据的可采性。根据法律规定和原则,作为定案依据的证据必须具备关联性、合法性和真实性,即所谓的证据“三性”。关联性
证据的关联性是指证据与案件事实之间存在具有法律意义的联系。这种联系可以是因果联系、条件联系、时间联系、空间联系等形式。一般来说,与案件有因果联系和条件联系的证据是比较重要的证据形式,在定案证据中必须要有这两种形式的证据之一。如果当事人质证的证据明显与本案事实没有关联性,法官可以制止质证。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关联性的形式多样化且复杂,当事人往往无法准确判断一个证据是否具有关联性,法官也可能难以立即下判断。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慎重起见,法庭应该暂时认可该证据的关联性,允许当事人继续质证,待进入认证程序后,法庭再深入考察该证据的关联性。合法性
证据的合法性是指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证据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要求。证据的合法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手段合法,无论是正当行政程序还是正当司法程序,要求作为定案依据的证据必须经由合法手段收集,通过非法手段收集的证据不能采信;二是形式合法,不符合法律规定的表现形式的证据不能作为定案依据。真实性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三十一条第二款规定,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这里的“查证属实”揭示了定案证据的核心属性,即真实性。真实性指的是,证据所反映的内容应当是真实的、客观存在的。因此,真实性也被称为确实性。2、有无证明力及证明力的大小
证明力指的是证据对案件事实的证明程度。在确定证据是否具备以上“三性”的基础上,还应当考察证据的证明力大小。证明力的大小主要通过比较每个证据与案件事实之间联系的密切程度来确认。1、正面规定
质证形式实质上是质证权利的行使方式。根据《民事诉讼证据规则全文》的规定,当事人及其代理人可以就证据问题相互发问,也可以向证人、鉴定人或者勘验人发问。也就是说,质证主要采取当事人向对方及其他诉讼参与人发问的方式。质证的功能在于,通过当事人对证据进行说明、解释和相互质疑,使证据的可信程度和疑点得到充分展示,为法庭认定提供保障。2、反面规定
质证权利的行使应受到必要的约束,因此,《民事诉讼证据规则全文》从反面对质证方式作出了限制性和禁止性的规定。根据该规定,当事人及其代理人行使发问权利时,应受到以下两点限制:发问内容必须与案件事实有关联
关联性原则是质证必须遵循的首要原则。如果发问内容与案件事实明显无关,法院可以制止,以保证司法效率,避免诉讼被不适当地拖延。不得采用引诱、威胁、侮辱等不正当的语言和方式
为了维护自己的诉讼主张,当事人可以充分行使发问权利,但必须使用文明的语言和正当的方式。如果当事人无视法庭纪律,采用引诱、威胁、侮辱等不正当的语言和方式误导或激怒对方当事人,就属于滥用质证权利。对于这种情况,法庭应及时制止。行政复议的申请条件和程序。包括申请期限、适用范围、市人民政府管辖范围、涉及已立案的人民法院的处理方式、申请要求以及联系方式等。申请人需明确提出复议请求并提供相关事实根据和理由,留下有效的通讯地址和联系方式以便行政复议机关核实情况。复议机关以收到申请并
劳动者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举报的有效性及相关流程。任何组织或个人对违反劳动保障法律的行为都有权举报。劳动者举报时应区分举报和投诉,及时维权并选择合适的方式,提供详实信息和证据材料。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会为举报人保密,并提供奖励。劳动者应注意保存相关凭证以备
上诉人因参与公司组织的九华山祭拜活动而受伤,但被认为不属于工伤认定的具体行政行为,上诉人请求撤销原判并重新作出工伤认定的案件。上诉人认为前往九华山祭拜是听从领导指示和安排的公司行为,属于因工外出,应认定为工伤。提供的证据包括证人证言、工伤调查笔录、公
未经质证的证据在认定案件事实中的地位。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规定,证据必须经过质证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但也有例外情况。如果一方当事人拒绝发表质证意见,法官会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采纳该证据。在实际审判中,也存在不经当庭质证的例外情况,法官会对证据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