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九条的规定,对于因民间纠纷引起的打架斗殴或者损毁他人财物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情节较轻的,公安机关可以进行调解处理。调解达成协议的当事人将不受处罚。如果调解未达成协议或者达成协议后不履行的,公安机关将依法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进行处罚,并告知当事人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治安调解的案件必须符合法定范围,即属于“因民间纠纷引起的打架斗殴或者损毁他人财物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情节较轻”的治安案件。公安机关不得对其他治安案件进行调解处理。这一条件包括以下三个要点:
民间纠纷是指公民之间因家庭、邻里、婚姻、继承、扶养、礼仪、财产等民间关系引起的权益争执。非因民间纠纷引起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不适用调解。
可以调解的治安案件范围仅限于打架斗殴或者损毁他人财物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根据《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第一百五十二条第一款的规定,对于因民间纠纷引起的殴打他人、故意伤害、侮辱、诽谤、诬告陷害、故意损毁财物、干扰他人正常生活、侵犯隐私等情节较轻的治安案件,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公安机关可以进行调解处理:(一)亲友、邻里、同事、在校学生之间因琐事发生纠纷引起的;(二)行为人的侵害行为系由被侵害人事前的过错行为引起的;(三)其他适用调解处理更易化解矛盾的。对于不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民间纠纷,应当告知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或者人民调解组织申请处理。根据《解释一》的规定,对于因民间纠纷引起的打架斗殴或者损毁他人财物以及其他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情节较轻的,公安机关应当本着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依法尽量予以调解处理。特别是对于因家庭、邻里、同事之间纠纷引起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情节较轻,双方当事人愿意和解的,如制造噪声、发送信息、饲养动物干扰他人正常生活,放任动物恐吓他人、侮辱、诽谤、诬告陷害、侵犯隐私、偷开机动车等治安案件,公安机关都可以进行调解处理。
可以调解的治安案件范围仅限于“情节轻微”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情节较轻指的是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性质较轻、手段不恶劣、动机不狠毒、后果不严重、社会危害性较小。
下列情形之一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不适用治安调解:
雇凶伤害他人的行为不适用治安调解。
结伙斗殴的行为不适用治安调解。
寻衅滋事的行为不适用治安调解。
多次实施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行为不适用治安调解。
当事人在治安调解过程中又挑起事端的行为不适用治安调解。
其他不适宜治安调解的情形不适用治安调解。
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包括行政处罚、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行政许可决定、自然资源所有权或使用权决定、征收征用及其补偿决定、行政机关未履行法定职责、侵犯经营自主权或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滥用行政权力排除或限制竞争以及违法集资摊派费用或违法要求履行其他
当事人基本情况、主要违法事实和协议内容在现场录音录像中明确记录的,不再制作调解协议书。治安案件调解应当通过查清事实,讲明道理,指出当事人自觉守法并通过合法途径解决纠纷。
3、治安案件调解达成协议的,在公安机关主持下制作《治安案件》,双方当事人应当在协议书上签名,并履行调解协议。
调解协议经法院确认后即可申请强制执行。调解协议相当于是一份民事合同,表示你已就此事达到和解,除了协议的内容外,你放弃追究对方其他责任,因此,如果你反悔是没有用的。“治安调解达成协议的,要在公安机关主持下制作《现场治安调解协议书》,”公安部昨日消息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