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合同的单方解除权归谁:归满足解除条件的另一方所有。
行政主体单方面解除合同的条件
行使国家行政权的行政主体基于国家行政管理与公共利益的需要,享有单方面解除合同的权利,可以行使裁量权,单方面解除行政合同。由于这种权利的行使关系到相对方当事人的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因此不能承意行使,而是要在符合规定的条件时才能对行政合同予以解除。具体来说,行政主体单方面解除行政合同必须具备如下条件:
1.行政主体依据法律的规定解除
行政合同行政合同的解除直接决定着行政合同的效力,对行政合同的目标实现与当事人利益有决定性影响,因此应当在法律中对行政主体单方面都解除行政合同的情况作出明确的规定,以明确行政主体行使权利的界限。当法律明示规定的情形出现时,行政主体有权对行政合同予以解除,从而提前终止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如《城市房地产管理法》明确规定,国家根据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据法律程序提前收回土地使用权,从而可单方面解除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
2.订立行政合同所依据的国家政策变化时
行政合同的订立与履行应当依据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应当依据国家政策。由于政策比较抽象,适用时较为灵活,不象法律那样稳定,因此在行政合同订立后或在履行过程中,当作为订立行政合同依据的政策发生变化而使行政合同的履行不可能或没有必要时,行政主体可单方面解除行政合同,以符合国家政策的要求。
3.相对方当事人不履行或不适当履行行政合同而使行政合同的履行成为不必要时
在行政合同的履行过程中,行使国家行政权的行政主体对不履行或不适当履行合同义务的相对人进行制裁,以促其按照合同规定的义务尽快履行和适当履行。当相对方当事人有严重的过错,致使合同的履行成为不必要或不可能时,行政主体可以解除合同。这种形式的解除合同是行政主体所实施的一种制裁手段,是一种最严厉的制裁措施。
4.当行政合同中规定的行政主体单方面解除合同的条件出现时
一般来说,行政主体对行政合同单方面解除是其一种当然的权利,但这并不妨碍在行政合同中对行政主体行使该权利的情形予以明确的规定,以明确行政主体解除合同的范围,保证行政主体对该权利的正确行使。因此,当行政合同中规定的行政主体单方面解除合同的条件出现时,行政主体就可以直接依据行政合同的规定对行政合同予以单方面的解除。
5.因其他法律事实的出现,原来的行政合同不再符合公共利益的需要时
除上述几种情况之外,当出现其他法律事实,如因情势变更,而使原来双方订立的行政合同已经与公共利益的需要不相符合时,行政主体可单方面决定解除该合同。因为行政合同的订立与履行是为了实现国家行政管理目标与社会公共利益,当该合同不再符合公共利益需要时,若不予解除而坚持其效力,则会给社会公共利益带来更大的损害。因此,行政主体可根据情况的变化在职权范围内对合同的解除进行裁量。当然,该裁量权的行使仍应以国家行政管理与公共利益为衡量标准。
刑事赔偿范围及受害人的权利问题。赔偿范围涉及行使职权的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侵犯人身权和财产权的情形,包括错误拘留、错误逮捕、再改判无罪、刑讯逼供或暴力行为以及违法使用武器或警械等。受害人在以上情况下都有权获得相应的赔偿。
行政诉讼的范围和类型,涵盖了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因对行政主体或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的行政行为不服而向法院提起诉讼的多种情况,包括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许可、资源所有权或使用权的确认、行政征收、行政不作为、侵犯经营权、滥用行政权力排除或限制竞争等方面。
行政拘留暂缓执行的条件及程序。被拘留人需申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提出暂缓执行申请,且公安机关认为对其暂缓执行不会发生社会危险。同时,需要满足担保条件,包括提供担保人或交纳保证金。另外,还介绍了缓刑制度的概述。
行政诉讼的定义、作用以及相关的分类和可诉行为。行政诉讼是个人或组织认为行政主体侵犯其合法权益而向法院提起的诉讼,受到行政诉讼法的规范。可诉行为包括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抽象行政行为等九种情况。而不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行为包括医疗事故鉴定、火灾事故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