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不作为应如何处理
时间:2024-10-25 浏览:36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行政不作为的法律救济途径
行政复议
根据1999年颁布的《行政复议法》第六条(八)、(九)、(十)项规定,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针对行政机关在以下情况下的行政不作为行为进行救济:1. 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办理申请行政机关颁发证书、执照、资质证、资格证等证书的申请;2. 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办理申请行政机关审批、登记有关事项的申请;3. 行政机关没有履行保护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受教育权利的法定职责;4. 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发放抚恤金、社会保险金或最低生活保障费。
行政诉讼
根据1989年颁布的《行政诉讼法》第十一条第一款(四)、(五)、(六)项规定,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针对行政机关在以下情况下的行政不作为行为进行救济:1. 行政机关拒绝颁发或不予答复申请行政机关颁发许可证和执照的申请;2. 行政机关拒绝履行或不予答复申请行政机关保护人身权利、财产权的法定职责;3. 行政机关拒绝履行或不予答复认为行政机关应发放抚恤金的申请。从上述法条内容来看,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对于行政不作为行为的救济范围基本一致。信访也是一种法定的救济途径,根据宪法第四十一条和国务院《信访条例》的规定,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可以通过信访的形式向信访工作机构和有关行政机关提出行政不作为的申诉、控告或检举,并有权获得登记、处理和答复。因此,信访也是一种可以用于救济行政不作为的途径。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行政诉讼法中的诉讼程序
行政诉讼法中的诉讼程序。包括一审、二审和执行阶段的内容。一审中,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复议决定不服或复议机关逾期未作决定,可在规定时间内提起诉讼。直接起诉必须在知道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诉讼程序包括起诉、受理、审理和裁判。二审是上级法院对下一级
-
法律咨询:行政机关的义务
行政机关的法律咨询义务,包括依法依规履行职责、法定权限内行为、合法委托事务、对受委托组织监督及承担法律责任等。同时,也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中的相关规定,包括起诉状和答辩状的送达、停止具体行政行为执行的条件、公开审理和保密例外、合议庭的组
-
我国行政诉讼法及配套规定中的举证责任问题
中国行政诉讼法及配套规定中的举证责任问题,主要讨论了第三人对原告起诉期限异议的举证责任。文章指出,在行政诉讼中,起诉期限的举证责任遵循”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同时,文章还讨论了被告搜集证据的限制问题,认为《行政诉讼法》第三十三条的限制主要是针对被告
-
行政诉讼原告所起诉的被告不适格的处理方法
行政诉讼中原告所起诉的被告不适格的处理方法,包括法院应告知原告变更被告或裁定驳回起诉的规定。同时,阐述了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情况下,公民可以提起行政诉讼。文章还列举了公民可以提起行政诉讼的具体情形,并特别指出了复议决定为最终裁决的特殊情况。
-
行政不作为判决后仍不作为的处理措施
-
法律咨询:合法的行政行为应当具备哪些条件
-
行政案件再审审查期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