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行政与行诉 > 行政诉讼法 > 行政诉讼程序 > 行政不作为的形式

行政不作为的形式

时间:2024-11-21 浏览:37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32978

行政不作为的定义和认定标准

行政不作为是指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在具有作为的法定义务并具有作为可能性的情况下,在程序上逾期不予行动的行为。根据行政程序方面的认定标准,行政不作为的基本特征是违法性。行政作为既可能是合法的,也可能是违法的,而行政不作为只能是违法的。因此,行政不作为与行政作为应当根据行为的意思表示和行为形式进行划分,只要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消极地未意思表示或未实施行政行为,即可视为行政不作为。

行政不作为的主要表现形式

通过对近几年我院审理的行政不作为案件的分析,可以总结出行政不作为的主要表现形式如下:

1. 不予受理或不予答复

在依申请的行政案件中,行政主体对行政相对人的申请不予受理或受理后不予答复。例如,高谷镇大青村四组诉彭水县国土局不处理土地纠纷一案。

2. 忽视保护申请或救助义务

在依职权的行政案件中,行政主体对受害人请求保护人身权、财产权的申请或行政主体自己发现的需要立即实施救助义务的情况视而不见,置若罔闻,拖延履行行政义务。

3. 拖延履行行政义务

在接到行政相对人的许可申请、求助申请或依职权发现相对人需要立即实施救助义务的情况后,行政主体借故摆脱,无正当理由在法定的或合理的期限内拖延履行行政义务。例如,马康容诉彭水县国土局不颁发建房许可证一案。

4. 不履行行政合同约定的义务

行政主体不履行行政合同中约定的行政义务。例如,张丹等五人诉彭水县人事局、县计生委不履行人事行政合同一案。

5. 拒绝行政赔偿请求

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被确认违法后,赔偿请求人向行政主体提出行政赔偿申请,但行政主体不予答复。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行政诉讼法中的诉讼程序

    行政诉讼法中的诉讼程序。包括一审、二审和执行阶段的内容。一审中,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复议决定不服或复议机关逾期未作决定,可在规定时间内提起诉讼。直接起诉必须在知道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诉讼程序包括起诉、受理、审理和裁判。二审是上级法院对下一级

  • 行政诉讼原告所起诉的被告不适格的处理方法

    行政诉讼中原告所起诉的被告不适格的处理方法,包括法院应告知原告变更被告或裁定驳回起诉的规定。同时,阐述了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情况下,公民可以提起行政诉讼。文章还列举了公民可以提起行政诉讼的具体情形,并特别指出了复议决定为最终裁决的特殊情况。

  • 行政不作为判决后仍不作为的处理措施

    行政不作为判决后仍不作为的处理措施,包括采取法律措施对行政机关进行处罚,如罚款、公告等,同时向监察机关或上级行政机关提出司法建议。文章还深入分析了行政不作为的危害,包括行政腐败、政府职能错位以及对行政相对人权益的侵犯。表现方面,主要介绍了依申请和依职

  • 法律咨询:合法的行政行为应当具备哪些条件

    法律咨询中关于合法的行政行为应当具备的条件。行政主体在进行行政行为时,应具备合法资格和地位,符合法律法规,且行政行为应符合行政主体的权限范围、内容合法适当,并遵循法律程序。同时,提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中关于行政复议和诉讼的相关规定。

  • 海南知识产权法律法规解读
  • 何为行政不作为
  • 劳动仲裁能否免除劳动行政处罚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